腹壁切口疝病因分析

腹壁切口疝病因分析

ID:25618654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1

腹壁切口疝病因分析_第1页
腹壁切口疝病因分析_第2页
腹壁切口疝病因分析_第3页
腹壁切口疝病因分析_第4页
腹壁切口疝病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腹壁切口疝病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腹壁切口疝病因分析作者;马宏光,黄林平,潘瑞芹[摘要]目的探讨发生切口疝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切口疝的发病原因。结果切口感染、切口类型、急诊手术、切口方向和部位、老年、腹压增高、缝合技术、糖尿病等因素的存在易诱发切口疝。结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术中达到血药浓度,尽量采用横切口,术后6个月内注意保护腹部切口,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等措施是预防切口疝发生的关键因素。[关键词]切口疝;病因Etiologyofincisionalherniaofabdominalinalsofincisiontype,techniqueofsuture,infectionofincision,andth

2、etimeofoccurrence.ResultsInfection,longitudinalincision,impropertechniqueofsuture,increaseofintraabdominalpressure,anddiabetesinalpressureineveryaspect.Postoperativehalf-yearriskhighincidencestageofincisionherniaandallinducingfactorsshouldbeavoided.[Keyg/L,其中16例同时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平均124.45g/L。1.7切口疝发生

3、时间术后1个月内40例,术后1~6个月20例,术后6个月内发生切口疝占71.42%,6个月~2年18例,2年以上6例。2讨论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2.2切口方向和部位本组病例表明,切口疝多发生于前腹壁纵行切口52例(61.9%),横切口只有4例。这是因为它除腹直肌外,切断了所有横向走行的腹壁各层肌肉、筋膜、腱膜、鞘膜组织纤维,缝合后,又容易受到肌肉的横向牵引力而易发生破裂。即使是腹直肌也因切断肋间神经致肌肉萎缩而有损其强度。若为横切口,其走向与纤维方向一致,在切开时并不切断腹壁纤维组织,缝合时缝线则环绕着筋膜纤维,当腹肌收缩时,缝线所受到的侧向张力作用极大地降低,从而对切口不

4、造成损伤。因此,认为在不影响手术操作及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横向切口比纵向切口更为合理[5]。本组有2例为腹腔镜术后脐上切口疝,综合其他一些大宗病例的统计结果,腹腔镜术后切口疝的发生率为0.02%~3.6%不等[6]。绝大多数报道的腹腔镜术后切口疝都位于腹部正中切口处,以脐周切口(脐上、脐下切口)为多发,这可能与正中切口层次少,且无肌肉保护有关。而左右腹壁有肌肉,Trocar穿刺后肌肉并未离断,拔除Trocar后肌肉可以回缩而填补缺损。另外烟囱效应(chimneyeffect)[7]也是一个促发因素,在手术结束放出腹腔内气体时,肠管或大网膜可以随同气体从切口溢出。因此腹腔镜手术后,拔除

5、套针鞘时,保持良好的腹肌松弛状态,放出腹内气体时应缓慢进行,拔除套针鞘后,应仔细检查是否有网膜或肠管脱出。因此Trocar穿孔也应尽可能分层缝合。2.3缝合技术和腹内压增高缝合技术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切口的愈合情况。目前外科医师对于关腹环节不够重视,手术关键步骤结束后,关腹过程留给低年资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而且不做必要的指导,这也是切口疝发生的一个基本原因,因此对关腹时缝合技术的把握也是非常关键的。关腹时应保持腹肌松弛,提醒麻醉师手术未结束,不要过早停药,缝合腹膜时用1个0以上的粗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缝线长度与切口长度为4∶1[8],最好采用U字缝合,腹壁各层应达到解剖对位。关腹困

6、难时采用全层减张缝合,使张力分散到腹壁全层。术后腹内压过高也是切口疝发生的诱因,如术后剧烈呕吐,明显腹胀或多量腹水,慢性支气管炎或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所致的咳嗽,便秘或前列腺增生而致排尿费力,均可使缝线撕脱或组织撕裂,从而诱发切口疝。本组病例中合并慢性支气管炎3例,前列腺增生9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应积极予以抗炎、止咳、平喘治疗,前列腺增生病人可予α-受体阻滞剂以解除排尿困难,术后还特别要注意防治肺部感染和保持大便通畅,从各方面防止腹内压升高以避免切口疝的发生。另外,在术前有吸烟的病人应劝其戒烟,早有报道长期吸烟的患者伤口愈合能力较不吸烟者差。2.4发生时间本组84例切口疝中,有6

7、2例发生在手术后6个月以内(73.8%)。Pollock等[3]曾对149例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他们在第1次手术时,在切口两侧的筋膜缘上各放置1个金属夹子作标记,术后1个月,间断摄腹部X线片进行追踪,结果发现在发生切口疝的18例中,17例(94%)在术后1个月所摄的X线片中看到所放置的金属夹子分离距离超过12mm。这意味着早期的筋膜分离预示了切口疝的发生。因此,术后6个月内是腹壁切口疝发生的高峰期,应特别注意保护,避免一切诱发因素,积极控制各类内科疾病,保持大便通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