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临床观察论文

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临床观察论文

ID:25641510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1

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临床观察论文_第1页
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临床观察论文_第2页
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临床观察论文_第3页
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临床观察论文_第4页
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临床观察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临床观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临床观察论文.freeluricacidandtriglyceridesinpatientsiaandhypertriglyceridemia.MethodsFiftycasesofhyperuricemiaandhypertriglyceridemiap-heatsyndrome(DHS)lydividedintoChushihuayuDecoction-treatedgroupandbenzbromarone-treatedgroup.Thecourseofthetreatmentlevelsofuricacidandtriglyceride

2、sbeforeandaftertreatmentlevelofuricacidleveloftriglyceridesuricacidandtriglycerides,.freelprovetheDHS.Keyp-heatsyndrome;hyperuricemia;hypertriglyceridemia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清尿酸(sUA)值男性≥416μmol/L(7.0mg/dL),女性≥357μmol/L(6.0mg/dL)的嘌呤代谢紊乱疾病。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常合并血脂异常,尤其是高三酰甘油血症,甚至在健康人群中也发现sUA水平与三酰甘油(TRIG)水平相关。高尿酸血症

3、患者与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及高血压、肥胖等发生有关,可作为糖尿病、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1-2。笔者在采用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同时,发现对合并有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患者也有降血脂的作用。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评价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来自2008年3月-2009年3月本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在30~70岁之间,病程3个月~15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除湿化瘀方组(治疗组)30例、苯溴马隆组(对照组)20例,均为男性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具可比性。表1一般资料2组比较(略)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sUA高于440μmol/L且每年有2次或2次以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者;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sUA持续在535μmol/L以上者3。②TRIG大于1.7mmol/L。③中医证候符合中医湿热夹瘀证4。主证:脘腹胀闷,口渴少饮,食少纳呆,痛有定处,舌质紫黯,苔黄腻或有瘀点、瘀斑。次证:肢体困重,腹胀满,恶心欲呕,脉濡数或脉涩。湿热夹瘀证主证3项(舌象必备)或主证2项(舌象必备)加次证2项即可诊断。1.3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如造血系统疾病(溶血性贫血、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瘤),肾功能衰竭,脱水,尿崩症及

5、药物(吡嗪酰胺、水杨酸、噻嗪类、速尿、烟酸、环孢菌素A等)所致者。②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③合并心、脑血管、肝、肾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④年龄在18岁以下;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⑤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⑥中医辨证不符合湿热夹瘀者。1.4治疗方法基础治疗:①低嘌呤饮食。②伴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者维持原方案治疗(停用阿司匹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③尿pH<5.5予小苏打1.0g,3次/d。治疗组:口服除湿化瘀方汤剂(土茯苓15g,萆薢15g,薏苡仁10g,益母草10g,金钱草10g,车前子10g

6、,丹参10g,黄芪10g,大黄5g,甘草5g。水煎2次混合,共取汁约400mL),每日分早、晚2次分服,共30d。对照组:口服苯溴马隆(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701203),每次50mg,每日1次,与早餐同服,共30d。1.5观察指标1.5.1主要相关症状包括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其程度用记分法表示,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记录1次。1.5.2疗效指标sUA(尿酸酶法)、TRIG(酶法),于全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1.5.3安全性指标尿素氮、血肌酐,血、尿、粪常规,转氨酶,于全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1.6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

7、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1.7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即认为所检验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各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