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冲破功利化藩篱的语文教育

分析冲破功利化藩篱的语文教育

ID:25660779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分析冲破功利化藩篱的语文教育_第1页
分析冲破功利化藩篱的语文教育_第2页
分析冲破功利化藩篱的语文教育_第3页
分析冲破功利化藩篱的语文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分析冲破功利化藩篱的语文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析冲破功利化藩篱的语文教育..毕业今天的语文教育正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状况:尽管大家都知道语文很重要,但学生不重视,学校也不重视,教师只能干着急。为什么会这样呢?从某种角度来说都是教育功利化惹的祸。教育功利化使语文不受重视今天的语文教育尽管进行了很多探索和改革,但语文教育的尴尬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社会上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原因何在呢?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语文教育一直没能突破教育功利化的藩篱。教育功利化,就是让教育实现最大利益化,教育的收获就是能获得多少直接的利益。在教育功利化藩篱之下,语文自然最不受重视。因为语文是一门积累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对语

2、文知识进行长时间的积累,而其效益往往不是短时间可以突显出来的,“投入大、见效慢”。语文在高考中根本拉不开差距,..毕业“效益”不明显,与学生的“前途”关系不密切,语文成绩好也不一定考得上大学,所以无论是学生、家长、各级学校,还是有关教育部门,都不把语文当回事,什么素质教育,什么汉语言基础训练,什么唐诗宋词,统统得为应试教育、为升学让路。总之,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严重制约了语文教育的有效实施。教育功利化忽视了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语文教育的目的简单地说就两个:一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即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价值;二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思索能力,即实现语文的人文性价

3、值。我们今天的中学语文教育是否围绕着这两个目的展开呢?很明显是没有的。今天的中学语文教育似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考试拿个好的分数。在这种功利化目的驱使之下,语文教育不重视“听”和“说”,因为“听”和“说”的能力不是考试的范围。语文教育虽然很重视“读”,但仅仅是书面阅读理解,或者说精读,因为那是考试的重点,至于其他泛读能力、略读能力、朗读技巧等都没有进入语文教育的视野,因为这些都不会考试。语文教育看起来很重视“写”,但其实并不是培养学生真正的写作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或者说是应对高考作文的能力。在作文的语言表述上,学生们往往是使用一种迎合教师爱好

4、甚至近乎谄媚的方式表达,而自己的真实心声则不敢表露,为的就是赢得一个好的分数,所以学生作文大都是华丽辞藻的堆砌,假话套话连篇,而很难看到有纯真的个性和真知灼见。至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思索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之下,老师们确实一直在认真做,尽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们经常讨论得很热闹,但其实热闹是表面现象,事实上并没有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独立思索能力的目的,因为所有的能力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所有的讨论都要迎合标准答案,所以我们的教师只好把教参上的“审美”和“思索”很认真地灌输给学生,学生都是“被审美、被思索”,真正的能力并没有提高。语

5、文教育有效实施的教学策略语文教育有效实施的前提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其乐趣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其价值应该是终生受益的而不是短暂的功利性的,这就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我觉得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策略是行之有效的。第一,应鼓励学生“多读”。“读”是提高语文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读得越多,视野越开阔,写作能力越强;读得越熟,理解越深刻,语言运用能力也就越强。语文教学应该强调朗读,朗读能培养多种语文能力,最基本的是能培养字词的识辨能力,还能培养调控语音、语调、语速、语感的说话能力。只要熟读了,其文意内涵的理解也就不言自明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6、”。在朗朗读书声中,“读”者还能实现自我愉悦、自我享受,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幸福和快乐;听者则一方面锻炼听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与别人一起分享艺术的美感,实现个人情操的陶冶。第二,应鼓励学生“写真话”。今天的作文教学已经偏离了写作的主旨,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都是八股腔的程式化文章,大话、假话、套话连篇累牍,编故事、表决心、唱赞歌的现象非常常见,这样作文的结果是泯灭了学生的天性,最终导致学生的厌倦。真正有效的作文教学应该返璞归真,要鼓励学生真正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特别要注意捕捉身边小事的不寻常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

7、的真、善、美,揭露假、恶、丑,但千万不要刻意地把政治、道德等观念人为地加入作文中去,也不要把教师的好恶强加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愿意写,其写作能力才能真正提高。第三,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索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在学生独立面对文本、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对文本自有其个人的诠释,老师不应该用教参的框框约束学生,要允许学生充满个性甚至是离经叛道的观点。在独立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思索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慢慢地形成了本真的审美观、世界观,同时也学会了怎么文

8、学地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看法,这样,语文的真正目的就达到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