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个人结题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个人结题报告

ID:25662304

大小:81.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2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个人结题报告_第1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个人结题报告_第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个人结题报告_第3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个人结题报告_第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个人结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个人结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贵阳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评价多元化途径与方法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子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个人结题报告南明实验四小李莉一、问题的提出1、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及指导策略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少专家一般将综合实践活动分为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的指导策略都有所研究,但研究还不够深入。我觉得如果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进行进一步系统深入地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一定会更加深入,也更能像语文、数学等课程那样真正的实现常态化实施。2、研究并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及指导策略是课程常态化实施

2、的的关键,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和亮点,它的产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形态的新构建。作为一门能开拓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的课程,人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倾注了更大的热情,经历了从课程资源开发探讨、操作模式实践研究以及到如今的常态化实施研究等艰辛的历程。然而,在惊喜与感叹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掩盖在常态化实施背后教师引领与指导的缺失。教师还不知道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地位,不知道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指导。存在着指导目标不明,各环节缺乏有效的引领,指导方式单一,指导适度、力度不当等问题,起不到

3、一个真正的有效引领者的作用。没有老师有效引领的综合实践活动必定是低效的,因此我们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几种不同的课型及指导策略,必定有助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克服指导上的茫然和随意性,使指导有的放矢,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从而克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表面化现象,实现真正的有效实施。3、累积了许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宝贵经验。本人从2005年就开始接触综合实践活动,几年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学校领导也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一直致力于打造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但是由于上述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在实施过程

4、中,没有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功能和优势,因此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决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强调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也离不开实践。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让学生从小参加实践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获得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直接经验。2、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

5、个“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当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保护者、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3、《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为支援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教师还是应该给予切实可行的指导,而且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指导力度

6、,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指导策略。4、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前提。松散、无序、缺乏基本规范的教师指导,容易使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处于盲目的、无知的、无序的自发状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过程,学生自主性的实践学习总是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伴随的。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基本保证。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进一步明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2、探索各种课型的教师指导策略,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率,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功能和优势。3、通过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

7、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研究。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小学3—6年级全体学生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本课题主要采用行为研究法。具体应用了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活动展示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论为指导,以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为主体,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型与指导策略的探究,研究成功课例中教师指导的思路与操作策略并运用于实践;以专家指导为纽带,强化

8、过程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