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综述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综述

ID:25670108

大小:6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2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综述_第1页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综述_第2页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综述_第3页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综述_第4页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综述论文关键词:公司治理 治理结构 管理结构  论文摘要:现综迷当前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论述,分析公司治理结构的历史演进、定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1公司治理结构的历史演进公司治理结构的最初建立是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出现而形成的,它始于1600年、1602年英国和荷兰的特许贸易公司。当时的这些特许公司已具有现代公司的模糊特征—资本形成公司资本,人人均可取得公司的资本股票,投资者可在交易所自由买卖股票,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人员经营制度。在这些特许贸易公司中,因众多股东无法介人公司的经营,故形成了股票所有权与管理公司控制权的分离,而因此产生“治理问题”,即如何建立一

2、套使经营者对股东负责任的机制,如何确保公司经营者的行动准确地反映股东的期望。早期的特许贸易公司所确立的公司治理结构,对日后公司治理结构的构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在当时并未能够很好地解决许贸易公司的治理问题,因为这种公司中并无行使股东权的机关—股东大会,即使少数公司中设有类似于股东大会的机构,也没有选举董事的权力。二十世纪初,随着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公司业务的日益复杂,一方面,股东缺乏参与公司决策的积极性和经营技能;另一方面,董事会需要为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及时做出决策的必要权限,各国立法相应地缩减股东大会的职权,扩大董事会的权力。以“股东本位”为基本理念的“股东大会中心主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开始向

3、“董事会中心主义”转变。但当时的“董事会中心主义”并没有脱离资本逻辑,只不过更适合大规模的、股份分散化的、公司所有与公司经营高度分离的现代公司的需求。  2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这个概念是从国外引人的,相应的英文单词是:"CorporateGovernance"。西方有学者认为,公司治理就是委托董事,使之具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公司业务的一种制度,它是以责任为基础的。1985年,英国《公司法》把公司治理描述为由董事会、股东和审计员三方构成的制度。1998年亚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理事会部长级会议制定的《公司治理原则》中指出:公司治理是一种据以对工商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应明

4、确规定公司各个参与者责任和权利的分配,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也清楚地说明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它还提供一种结构,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也提供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经营的手段切。然而,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关于什么是公司治理并没有统一的解释,根据一些研究者的统计,国内外有关公司治理或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多达20多种。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将给出的定义归纳起来,分为以下几类。  2.1制度安排学说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柯林·梅耶尔把公司治理结构定义为:“公司赖以代表的服务于它的投资者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包括从公司董事会到执行人员激励计划的一切东西……公司治理的需求随市场经济中

5、现代股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产生。斯坦福大学教授钱颖一则提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于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一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获得经济利益。根据契约理论,李维安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涉及指挥、控制、激励等方面的内容。换言之,就是借以处理(治理)企业各种契约的制度。中国经济学者胡汝银在他的《中国需要公司管治革命》一文中写道,公司管治(即公司治理结构)是董事和高级经理人员为了股东、职员、顾客、供应商及提供间接融资的金融机构的利益而管理和控制公司的一种制度和方法。  2.2组织结

6、构学说吴敬琏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者(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其中,股东及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高级经理人员之间存在着性质不同的关系,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贾和亭等提出,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各种机构相互之间既有分工,又有衔接,还相互制衡,不是简单的上下级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旨在于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和监督机构之间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使之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保证公司有效地运作。王峻岩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本质上是一种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是科学

7、管理的一种模式。其最明显的特征是:根据权力分工和效率优先的原则,在企业内部实行两权分离、三足鼎立的格局,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建立起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权责明确、互相配合的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组成公司内部组织结构,有效行使其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权利。  2.3控制决策学说奥利弗·哈特(OliveHart)在英国《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文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