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师范教育思想评析

梁启超师范教育思想评析

ID:25681119

大小:6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2

梁启超师范教育思想评析_第1页
梁启超师范教育思想评析_第2页
梁启超师范教育思想评析_第3页
梁启超师范教育思想评析_第4页
梁启超师范教育思想评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梁启超师范教育思想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梁启超师范教育思想评析  梁启超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师范教育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师范教育为“群学之基’的光辉思想,首创了教育制度表并参与了教育决策的过程。他的师范教育思想开启了我国师范教育理论的先河,促进了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产生。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作为教育家,梁启超对教育的论述是非常广泛的,涉及到了教育的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其中对于国民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等都有精辟而深刻的论述,许多见解具有开创性。本文仅对其师范教育思想理论及实

2、践进行阐述和分析。  我国师范教育思想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萌芽,一些著名人物如张之洞、盛宜怀、康有为、张謇、孙中山、严复等对师范教育都有所论述,但是,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而且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论述则是粱启超。梁启超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时务报》上发表了《论师范》一文,集中阐述了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他的《论师范》及其以后有关著述中所表达的师范教育思想,开启了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理论的先河,为师范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思想渊源  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形成于19世纪末。当时的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后遭到西方列强的瓜分,民族危机、社会危

3、机重重,对在国家危亡之际中国往何处去,各阶层人士纷纷探讨,提出自己的救亡主张。这时,随着西学在中国影响的日渐深入,人们从对西方器物层面的学习和模仿,转而开始了对西方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思考和借鉴。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教育救国论”思想的影响  梁启超生活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狂潮的时代。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别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进一步加强,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家巳面临危亡之险。以康有为、粱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西方国家

4、富强殷盛不在于其“船坚炮利”,而在于教育的进步,中国的落后不在于船不坚、炮不利,主要是由政治腐败、教育落后造成的。因此维新派主张,中国欲求国家富强,必须实行变法维新,改革和发展教育。康有为认为,社会改造首先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实现,因此,必须把教育置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他说:“欲任天下之大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梁启超受康有为的影响,也极力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他在《变法通议》中指出,“今之识时务者,其策中国也,必曰兴学校”,“欲强国,必由学校”。在维新运动中,维新派把教育改革作为实现政治理想、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手段,视教育为维新运

5、动的首要任务,表现了“教育救国论”的思想倾向。梁启超作为维新运动的骨干,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视教育为救国、立国、兴国的根本。他认为,“中国之衰弱由于教之未善”,“今日中国之大患,苦于人才之不足,而人才之不足由学校不兴也”,因此,“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人才兴,在开学校”,“欲求新政,必兴学校,可谓知本矣”。  (二)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主要是借鉴和吸收了东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的师范教育思想和模式。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欧洲。1684年法国拉萨尔(LaSalle,1651~1719)于兰斯,(Rh

6、eims)创办教师训练机构,1695年德国法兰克(A.H.Francke,1663~1772)于哈雷(Halle)创办教员养成所,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19世纪中叶,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施义务教育,随着儿童入学率的提高,小学教师的需求量增大,19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国家颁布法令设置师范学校,师范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实施义务教育,没有形成对教师的大量需求,但在洋务派兴办新教育的数十年中,师资数量不足和庸师陋师滥竽充数的现象却普遍存在。梁启超于1891年从师康有为之后,开始广泛涉猎西学,并于1896年连续编发《西书提要》,

7、《西学书目表》等论著,有感于中国教育的实际,对西方的师范教育思想有所吸收。故在《论师范》一文开篇,粱启超就发出感慨:“善矣哉!日人兴学也。明治八年国中普设大学校,而三年之前,为师范学校以先之。”  此外,梁启超师范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还与他的女子教育、儿童教育、义务教育以及国民教育思想的主张密切相关。  二、基本内涵  (一)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在《论师范》一文中,梁启超首先肯定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他说,“《书》曰;‘作之君,作之师”,“《记》曰:‘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古者学校,皆国家所立,教师皆朝廷所庸,故大戴七属

8、,育学则任师”。他认为《学记》是我国古代“专标诲人之术,以告天下之为人师者’的优秀佳作。可见,梁启超对我国古代重视教师地位和作用的传统是非常肯定、倍加赞赏的,只是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