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诗史写作:可能与限度论文

试析新诗史写作:可能与限度论文

ID:25681812

大小:5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2

试析新诗史写作:可能与限度论文_第1页
试析新诗史写作:可能与限度论文_第2页
试析新诗史写作:可能与限度论文_第3页
试析新诗史写作:可能与限度论文_第4页
试析新诗史写作:可能与限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新诗史写作:可能与限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析新诗史写作:可能与限度论文..毕业论文关键词:新诗史写作食指朦胧诗论文摘要:通过比较《中国当代诗歌史》《中国当代新诗史》《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这三部新诗史对食指和朦胧诗这一个共同问题的不同阐述,可以较深入地探讨新诗史写作中不同的写作立场、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带来的可能性和限度。这三部新诗史能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入历史,为我们阅读诗歌营造了不同的氛围,对读者而言,它们是互补的,共同为我们阐释那一段历史,突现诗人诗作,使我们获得一种对历史的洞察和评判能力。中国新诗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面

2、对不断变化的现代经验和语言质地..毕业,努力寻求诗歌文类的发展和稳定。新诗的浮沉隐显背后纠结着复杂的历史因素,这一混杂着问题与答案、充满着期待与受挫、交织着追寻与压抑的过程,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和谈论的空间,也为新诗史的撰写者提供了更多的“可写性”。在深入写作对象内部进行细致考察的基础上,新诗史的写作也表现出对以往研究范式和研究格局的反思和突破。近两年问世的《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中国当代诗歌史》和《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为新诗史的写作拓展了新的空间,显示了不同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带来的

3、新诗史风格和面貌的不同。下面仅以这三部书对1980年代“食指”这个诗人的不同阐述为例,探讨新诗史写作的可能和限度。程光炜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以下简称程史)第十章《朦胧诗的出现》中,把食指作为第一个书写对象。他在第一节“食指的意义”中,明确指出“朦胧诗的兴起与食指本人不无关系”,“食指的出现,为朦胧诗在1970年代末的兴起定下了基调”,并分析了食指的诗揭示的社会情绪、心理状态的转变,指出其在确立诗人自由意志和诗的美学观念上的重要地位。阅读这些文字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写作者是以一种诗人的激情、敏感和领悟进

4、入叙述中的另一个诗人食指的创作和精神境界的,他擅长于从具体的诗句去揣摩食指的心理状态、思想触角、艺术感觉,从“情感”和“心理”的角度来把握诗人在那个时代的遭遇和命运,把握他与诗歌史的关系。借用书中的一句话,在多年以后,叙述者也是在“深情地回忆他们当时从这些诗中感到的巨大的情感力量”。这是一部个人色彩很浓厚的专著,具有一种对过往时代的丰富的想象力,对特定时代审美风尚的同情心和洞察力,写作者以一种强烈的主体意识进入这段文学史,实际上是在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心理同构中解释诗歌与世界、诗人与世界的因缘关系,重

5、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诗人形象,把诗人在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他波及后人心灵的影响突现出来了。虽然写作者也指出了这种“影响有时可能并不是直接的,它经常以‘间接’或其他方式显示出来”。但是这部诗歌史始终是把食指作为一个“前驱者”,作为“一个不同寻常的时代的象征”来叙述的。作者在这个问题上先是花了大量的笔墨从“时代象征”的角度确立食指的贡献,然后在这一节的最后一个小段里面才用很少的篇幅尖锐地点出了食指无法超越自身历史局限的缺憾,在1980年代后的诗坛由一个“时代的象征”变成“处于一个不很重要的位置上”,正是由于

6、他“身上这种极其鲜明、自觉的时代特征”,由于“他始终摆脱不了为时代‘立言’的身份写作”。这种对比是非常明显的,不管写作者主观上有没有这样一种努力,但是客观上确实造成了这样一种鲜明的阅读效果。这样一种不回避叙述者价值立场的判断很鲜明地为读者凸现了食指这个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境遇和地位。程史以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诗作和诗歌现象为主要的考察对象,在把握和展现当代诗歌的发展轨迹和艺术规律上采用的是一种“回溯式”的眼光和立场,把经过时间的检验和沉淀后浮现出来的重要问题挑选出来进行评论,确定它们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7、。这种写作方式致力于一种“想象性的历史重建”,把诗人诗作和诗歌现象按照它们作为“历史事件”出现的年代和先后次序进行“线性”编排和考察,在给出一个清晰明白的历史线索的同时,却也主动地过滤掉文学生产过程中的许多“非线性”的枝枝蔓蔓。历史的文学现象,有时并不如我们所想象和描述的那样,严格按照时间的前后有序地呈现,某些文学现象作为一种“历史事件”和一种“文学事实”在时间上常常是不一致的,这里面涉及了诸多复杂的主观因素,也隐含了一些令人迷惑不已的历史偶然性。它提醒我们质疑研究对象轻而易举地“进入”诗歌史、成为

8、史家叙述对象的合理性,提醒我们关注某些诗歌现象在诗歌史上的非正常遭遇,也为我们的诗歌史写作提示了另一种“叙述”的可能。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新诗史》(以下简称洪史)给予了我们一些新的启示。这部新诗史将更多的精力和笔墨放在了诗歌史交错驳杂的历史语境的梳理和描述上。它努力地把作家作品“还原”到“历史情境”中去观察,看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和历史关联的形态特征,还有这种特征的演化的情况,关注这种形态产生和演化的环境与条件”。在这种“历史批评”中,史家关注的不单单是诗人诗作和诗歌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