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们需要怎样的新诗史—关于中国新诗史写作的几点思考

试析我们需要怎样的新诗史—关于中国新诗史写作的几点思考

ID:9620256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试析我们需要怎样的新诗史—关于中国新诗史写作的几点思考_第1页
试析我们需要怎样的新诗史—关于中国新诗史写作的几点思考_第2页
试析我们需要怎样的新诗史—关于中国新诗史写作的几点思考_第3页
试析我们需要怎样的新诗史—关于中国新诗史写作的几点思考_第4页
试析我们需要怎样的新诗史—关于中国新诗史写作的几点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我们需要怎样的新诗史—关于中国新诗史写作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析我们需要怎样的新诗史—关于中国新诗史写作的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新诗 新诗史 修复  论文摘要:重写中国新诗史,既要考虑对历史负贵,又要考虑现实的感受。雷要消解淮上是问、帷主流意识形态是问的积异,尽圣进免“流变史”式的习惯路数,着力强行“引入意义”,建构讲系。对历史真实的修复,对艺术真实的修复,对知识分子立场的修复,对民间立场的修复,对独立、个在的写者立场的修复,对新诗之典律的修复,当足重写新诗史之必要且合理的基本忍路。  我们需要怎样的新诗史?提出这样的命题,显然有悖常理。历史不能被播要,历史是先于播要之前的一种客观存在,不可能应播要而

2、发生或改变。但人们也知道,历史的存在是一回事,对历史的书写又是一回事。作为文本形式存在的历史,必然是经由文本书写者无可避免的误读而生成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写作。写作不是记录。写作更多地指向当下,或许还指向未来。就当下而言,它必然要体现写者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其精神底背和文化语境的影响。就未来而言,它还播提供可能的开启、导引与理想。因此也可以说,书写的历史总是应某种需要而书写的,所谓客观,所谓权威,还有所谓公正,可能终归只会是一个逻辑神话。重写文学史已成当前学界的热门话题,有的则已率先付之具体的文本呈现。一个世纪的结束,又一个新世纪的到来,特殊时

3、间节点的提示,引发某种回应的播要。不过,这种需要很可能只是一种借用。对现行各种文学史之陈旧与缺憾的不满而求修正,才是本质意义上的需要。接下来的问题是:谁的需要?有写者就有读者。有对历史的书写就有此书写的受众。历史的书写者不可能依从受众的需要而书写历史,但也不能由此忽略受众对历史书写之合乎历史的吁求。历史书写常常是由书写者个人来完成的(小的集体写作也属于个的范礴),这样的完成所形成的文本,却须经由读者的接受,才得以最终地或者说有效地完成。过去的各种历史书写,尤其是文学史,之所以问题成堆,其关健之一,就是完全不考虑受众的存在,惟上是间,惟主流愈识形

4、态是问,强行给予,被动接受,是以难得亲和而徒有形式。由此想说的是,重写文学史,既是学者/写者的舫要—出于对历史的负贵,也是读者/受众的摇要—出于对现实的感受。本文命题中的“我们”,正是站在新诗史之受众一面,代表普泛的诗人、诗歌研究者与爱好者,对中国新诗史的写作,提供一点专业外的思考。当然,这种“代表”是否具有代表性,也很难去自我认定,只能是自命的真实。说思考,实际也未及作学理的深究,只是一些由体验而生发的建议,概括而言,可归总为6个修复,分别简要概述如下:  1.对历史真实的修盆  这是首要的修复,所谓“重写”的前提。这种修复,从技术层面来着,

5、或许也是一个逻辑神话(怎样的“真实”?是史实的真实还是意义的真实?是再现与还原的真实还是书写的真实?)大概真正能落实的,首先是对历史负贵的态度与立场。至少要剥离意识形态的纠缠,减少政治框架的制约,把诗歌史的写作还给诗歌本身,还给诗学本身。比如先行找回在此前被体制性话语所遮敝或扭曲的部分,以此为基点,校正偏颇,弥补缺失,尽可能地恢复新诗发展的本来样态,尤其是其内在理路,并运用新的观念来予以整合。特别在当代诗歌史部分,如何看待和处理官方诗歌与民间诗歌的矛盾,社会政治及多元文化语境与诗歌本体的矛盾,实验性诗歌写作与常态性诗歌写作的矛盾等等,就更需要超

6、越性的目光和开放性的胸怀,以及富有创建的具体写作策略。在这一方面,像陈思和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胆略与智葱,尤其是诸如“潜在写作”、“民间文化形态”、“共名与无名”等新的认知理念的提出,并由此形成新的文学史架构,以摆脱旧理路的困扰,不失为一种成功尝试,很值得借鉴。  2.对艺术真实的修盆  比起别的文学样式,中国新诗的发展,显得特别复杂和混乱。诗与非诗,纯诗与伪诗,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特别播要艺术层面的廓清。能否绕开所谓社会、思想、语言形式三大要素并举的老套路,着力于诗歌艺术发展的理路之梳理与开掘,来搭建新诗史写作的

7、新平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我们甚至期待一部新诗语言艺术史的出现,乃至仅以经典文本细读为基本框架和叙述脉络来展开的新诗史写作。总之,那种偏重现象的指认、史实的辨识,疏于审美意义与艺术考童的做法,实在是早该从根本上予以改变的了。而诗歌发展的现实,也早已为新的平台的建构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至少,就诗的品位而言,可见出“纯正的诗”与“庸常的诗”的分野。就诗的品质而言,可见出“有原创意识的诗”与“派生/仿生的诗”的分野。就诗的创作立场而言,可见出“生命性写作”与“社会性写作”的分野。就诗的艺术造诣而言,可见出“专业性写作”与,..专业性写作”的分野。此

8、外还有“重要的诗及诗人”,“优秀的诗及诗人”,“重要而不尽优秀的诗及诗人”,“优秀而并不重要的诗及诗人”,“既重要又优秀的诗及诗人”等等的区别。这样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