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

ID:25701324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2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_第1页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_第2页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_第3页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_第4页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毕业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8年在我校公共体育课6个轮滑选项班和14个游泳选项班中进行了运动防护教学实验教学实验,29年3月至6月对在52个选项班中进行了运动防护教学实验。29年8月至2012年6月对我校29级、21级全体学生进行教学实验。1.2研究方法1.2.1调查问卷法在21年11月、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分别对我校29级、21级、211级进行运动防护课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654份,回收13635份,回收率99.9%。对包括专家、学者和教师在内的各种人士共93人进行了随访。1.

2、2.2教学实验法对运动防护课程进行实验研究,探讨课程的可行性、有效性。1.2.3数理统计法对13635份问卷表进行数理统计。1.3研究的设计与实施1.3.1建立“运动防护”课程理念所谓“运动防护”课程理念,是指将带有目的、知识、技能学习意义的各类运动安全类内容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教学内容体系。1.3.2“运动防护”课程的构建思路首先,要根据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和目标需要。其次,要根据学校运动风险及运动安全教育的实践模式的发展趋势。最后,要能够解决学生运动防护知识匮乏、运动防护技能缺失的问题。1.3.3确立“运动

3、防护”课程目标任务第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防护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二,掌握学生处理运动伤害事故的动手操作技能;第三,..毕业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中预防和应对运动伤害事故的能力。2结果与分析以“运动防护”课程为载体,进行运动安全教育实践探索。在防护课教学实验前,对教师进行运动防护知识、防护技能、运动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采用外出学习、邀请专家来我校进行教学演示、教师集体演练等多种形式,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提高教师的防护技能。于29年8月开始以体育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了运动防护课。目的是以课程为载体实施有效的运动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运动防护技

4、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运动猝死、减少学生的运动损伤,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2。2.1构建了运动防护课程体系前期研究发现,以往相关理论主要集中在运动损伤、运动险情救护、运动处方、运动康复以及运动心理康复等方面,各理论体系之间相互分离,并无一整套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关理论体系。首先,运动防护技能的发展呈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对易发、高危性运动险情防护的专业化,另一方面是对普通低危险性运动险情防护的漠视;其次,运动防护行为经验的离散化,这里的行为经验指通过对运动险情的经历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从课程目标出发,根据运动防护的

5、以上特点,对运动防护技能进行甄别和遴选,在选择过程中体现针对性、递进性、科学性等原则,构建了包含运动防护理论、运动防护实践、网络辅助平台和运动安全风险管理四大板块的运动防护课程体系(图1)。完备的运动防护课程体系使学生预防有其法、救险有其技、咨询能共享、责权可分清,从根源上解决了学生的运动安全问题,有效地解除了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的后顾之忧,为解决大学生运动安全问题提供了基础和支撑。2.2结合普通高校体育公共选项课特点,采用“双线多点”的辐射式教学设计该课程的教学设计难点在于使运动防护课程与现有的体育课程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既要使运动防护课

6、程贯穿体育教学始终,又要使提高学生运动安全性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双线多点”的辐射式教学设计(图2),是指以各选项课都需掌握的运动防护理论(简称公共运动防护理论)和各选项都需要掌握的运动防护实践(简称公共运动防护实践)为两条主线进行集中授课,使学生在上选项课之前,就已经初步了解了发生运动伤害事故的规律,能够进行初步的运动风险识别。再将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防护技能放在相应的选项课教学中进行学习,以便更好地掌握预防和处理该项运动伤害的方法,提高学生运动风险应对能力,使学生克服心理恐惧,敢于学习和尝试新的动作,体会到学习的乐趣。2.3根据课程教学内容

7、需要,创建运动防护教学“四步法”提出运动防护教学“四步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以“基础理论———情境预设———实践操作———技能内化”逐步递进的“四步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损伤的防护手段和应对技能。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贯穿式”、“分层递进”、“双分”等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使学生知、情、意、趣全面发展。结合运动防护课程实际情况,进行“教”和“学”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引入了情境教学模式。在运动防护课程中实施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将理

8、论与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学生个性倾向不尽相同,通过情境模拟,可以调整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协调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在模拟遇险情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