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过敏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

中药注射剂过敏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

ID:25712839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2

中药注射剂过敏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_第1页
中药注射剂过敏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_第2页
中药注射剂过敏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_第3页
中药注射剂过敏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_第4页
中药注射剂过敏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注射剂过敏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注射剂过敏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摘要】中药注射剂导致过敏反应是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本文综述了发生过敏反应的中药种类、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中药注射剂过敏的防治对策。目的在于为在中药注射剂的研发过程中减少其过敏因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过敏原随着中药新剂型研究的发展,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jection,TCMI)的品种增多,为临床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其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有关TCMI不良反应(ADR)及致死亡病例报道日益

2、增多,过敏反应均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1。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是外源性抗原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一种非正常的免疫反应。中草药中可以诱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很多,如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质具有完全的抗原性;另一些分子较小的化合物可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从而引起过敏反应,这些半抗原在中草药中广泛存在,如茶碱、丹参酮等。具有生化活性基因的化学成分都有可能成为半抗原。1导致过敏反应的中药种类目前涉及到过敏反应的中药种类很多.freelI中普遍含有绿原酸成分,而绿原酸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次代谢产物,有抗菌和

3、抗病毒等活性,其在金银花、忍冬藤、茵陈、鱼腥草、栀子等清热解毒类中药中含量较高,通常将其作为有效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指标。已有研究证明,绿原酸具有较强的致敏性,其与人类血清蛋白的结合物有高度致敏性。而双黄连、茵栀等主要成分有绿原酸,清开灵同时含绿原酸和动物蛋白。上述药物有较高的致死报道率,除使用性因素外,也可能与其绿原酸的含量有关。在非清热解毒类注射剂中,虽然绿原酸可能不是活性成分,但在制备工艺中有可能未将其除去如:脉络宁、刺五加中含有少量的绿原酸,使其成为过敏的原因之一5。2.2生产工艺中药注射剂成分较为复杂,相同品

4、种由于不同厂家制备工艺的差异,致使制剂中鞣质、蛋白质、树脂等杂质含量不同,易引起局部疼痛、过敏、红肿、硬结等过敏反应的发生。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度、稳定性而加入助溶剂、稳定剂等添加剂,也是发生药品过敏反应原因之一6。药物本身的氧化、还原、分解、聚合等所形成的杂质均能成为过敏原物质而致机体过敏。中药及其制剂中的鞣质也是致敏的主要原因,所以中药注射剂中要求除去鞣质。2.3临床应用方面2.3.1微粒叠加导致微粒增加因素有:注射剂本身微粒较多或药物未完全溶解及液体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配制后由于溶剂pH值等影响

5、,使某些药物的成分析出;药物间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生成了沉淀;配药或输液过程中的污染7。据报道:有人对10种中药注射液加入到常用输液中、后进行微粒检查,结果表明,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超过药典规定的限度,分析其原因可能与pH变化影响,溶媒改变使有效成分或杂质析出有关。中药注射液与输液或其他中西药注射液混合后发生配伍禁忌常呈现浑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等现象。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混合后pH值发生改变8。2.3.2个体差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居多。一般认为,药品过敏多见于过敏体质者,在全部ADR中约占1/49。3中药注

6、射剂过敏的防治对策3.1生产工艺改进明确中药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并应用新技术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精制、分离,减少无效成分和杂质,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对于增溶剂等辅料的使用应慎重,并应进行相应的研究以减少由于该类物质的加入而引发过敏反应的风险。明确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将其在工艺生产过程中除去,并依成品质量标准对其作限量检查,避免成品因此类物质引发过敏反应。3.2动物实验检测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通常局部给药发挥全身作用的药物(如注射剂和透皮吸收剂等)需考察Ⅰ型过敏反应,如注射剂需进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皮肤被动

7、过敏试验,透皮吸收剂需进行皮肤主动过敏试验等。Ⅱ和Ⅲ型过敏反应可在进行长期毒性试验中选择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如观察动物的体征、一般表现及免疫系统损伤的评价指标等。经皮给药制剂(包括经皮给药发挥全身作用或局部作用的药物)应进行Ⅳ型过敏反应试验。具体试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给药途径、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等为基础进行选择,如皮肤主动过敏试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皮肤被动过敏试验、小鼠耳廓肿胀试验(MEST)、啮齿类局部淋巴结实验(LLNA)、Buehler分析法、豚鼠最大值法(GPMT)等10~13。四川省医学科

8、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室就是通过Beagle犬的过敏反应区别药物的药理作用和过敏反应。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实很多中药本身含有过敏物质,并发现是何种成分致敏,去掉了这个成分是否影响药效14。3.3生物信息学的应用运用生物信息学在中药过敏原研究中的查找可能存在的变应原。包括变应原的结构分析,蛋白质致敏性的评估,变应原之间交叉反应的预测,确定中药中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