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就业在社会企业视角下的研究

社区就业在社会企业视角下的研究

ID:25714860

大小:6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2

社区就业在社会企业视角下的研究_第1页
社区就业在社会企业视角下的研究_第2页
社区就业在社会企业视角下的研究_第3页
社区就业在社会企业视角下的研究_第4页
社区就业在社会企业视角下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区就业在社会企业视角下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社区就业在社会企业视角下的研究-->第一章绪论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改革开发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失业以及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但是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也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社区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一般在70%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在40%左右,而我国只有28%0。这也可以说我国第三产业、社区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而社区就业主要依靠的就社区服务业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这样不仅开拓了新的就业空间和领域,为社区居

2、民带来了方便,也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它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更为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社区就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使社区就业发挥更大的潜力,在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促进社区的发展,更好地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促进城市社区和社区福利的发展等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社区就业既是个历史概念,又是个新的话题。概括而言,“社区就业”概念可以从三种角度理解:一是地域社区范围内的劳动就业活动,这是传统和古典的社区就业定义。按照这种定义,凡是地域社区范围内的就业均可称之为社

3、区就业。二是那些在劳动市场结构中处于次要和边缘劳动市场的就业,这是劳动经济学中盛行的二元劳动市场理论和经济学取向的社区就业定义.在某种意义上,这里的“社区”实质上等同于边缘或次要劳动市场,其墓本特征是地方取向和低工资就业。三是政府、企业、社区和福利组织在社区层面为难以就业的劣势群体提供的就业机会与就业支持服务a劣势群体是指那些在劳动市场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利社会处境的群体,例如失业者、前罪犯、老年就业者、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妇女、外来人员和少数民族等。这是目前欧美国家最流行的社区就业定义,真实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重新“发现”和“回归”

4、社区以后的社会状况与就业形势,同时这也对我国社区就业的定义具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反应了我国城市社区就业的主要人群。本文主要采纳第三种社会政策取向突出的社区就业定义,集中探索促进我国社区劣势群体就业和提升社区福利的新路径。“社会企业”作为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它于非营利组织(NPO)但又有自身的特点和新的发展方向。非营利组织体系可分为三个体层:一是实现自己权力和维护公益权利的社团组织,用非政府组织(NGO)的称呼能更好地体现这一特征,这是这一体系中的政治层面;二是能够直接进行相关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交换的组织领域或生产的产品和服

5、务的收益直接用于社会公益目标领域,它是非营利组织体系中的经济地带,即本文所要论述的社会企业;三是各种各样兴趣、爱好和助人等福利类型的活动组织,它们在非营利组织中构成社会日常活动部分,即体系中的社会生活层次。1996年,世界经合组织的“欧洲对社会排挤的新回答”项目组织(EMES)参加者共同认定:“社会企业”是以企业战略和社会目的为共同特征的实体,主要目标是支援被社会排挤的群体,而不是为股份持有人创造利润。EMES将社会企业划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从事重新整合失业者和重新发展被剥夺地区的企业;二是在传统的领域(家庭服务、照顾老人等)和那些回应新需求的

6、领域中(在补救性教育、扫盲课堂和房地保障方面),为更大的社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①。-->rope:UnderstandingandLearningfromtheDifferences,DECD,2003(3).[13]GunnChristoPher.Thirdsectordevelopment.Makingupforthemarket.lthaea:ellUniversityPress.2004,p32.[14]杨宜勇:《我国社区就业发展状况调查》,《经济学家》2001年第1期。[15]刘继同:《就业与福利欧美国家的社区就业理论与政策模式》

7、,《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16〕邹参:关于弱势群体社区就业援助的几点认识,《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17」曾群、魏雁滨:失业与社会排斥,《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3期。[18〕侯钧生、陈钟林:发达国家与地区社区发展经验,北京机械二业出版社,2004年,第15-17页。[19〕杨宜勇:《城市社区就业发展前景巨大》,《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2期。[20]赵立新:《论社区再就业》,《人口学刊》2000年第6期.[2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社区就业课题组:社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人口与经济》2

8、001年第5期.[2幻岳健能、房尚文:城市社区就业:背景、问题与对策》,《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shehuijingji/[23]施颧:《解决社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