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看女性身份书写

透过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看女性身份书写

ID:25718944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透过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看女性身份书写_第1页
透过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看女性身份书写_第2页
透过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看女性身份书写_第3页
透过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看女性身份书写_第4页
资源描述:

《透过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看女性身份书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透过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看女性身份书写透过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看女性身份书写引言.L.  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是在特定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所进行的艺术创作。华裔女性作家在自身族裔文化传统与西方经典文学传统结合的特定的历史境遇中,从华裔女性的切身体验出发而创作的富有女性意识、女性经验、女性书写的文学体系。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无疑是一门独立自足的新兴学科,开辟了美国文学与批评的新领域,为美国华裔及亚裔研究、美国华裔文学及亚裔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华裔女性作家书写女性身份的独特视角  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美国国内民权运动高涨、妇女解放运动轰

2、轰烈烈,女性要求与男性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于华裔女性而言,她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性别歧视,而是双重乃至多重压迫。她们既受到白人主流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价值体系的压制又受到本民族内部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所以,华裔女性作家不同于传统的华裔男性作家,她们不再停留在控诉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的种族歧视与压迫上,而是从独特的角度描写女性经验,在抨击种族不平等的同时,揭露性别的不平等。她们认为华裔女性除了是种族的他者之外,还是性别的他者。这两个他者的相互作用加强了女性边缘化的地位(During,1993)。她们希望顺应女性主义的潮流,重新构建女性主体。在她们的作品中,为

3、了适应女性主义的需求,重新确立华裔女性主体地位,她们描写了英雄的女性,反叛的女性。  2华裔女性作家面对文化身份的困惑  身份认同源自于英语的Identity。词源上来自拉丁语,相同或同一性。作为一个术语,身份认同首先运用于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埃里克森(Erikson)认为,身份认同是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某种心理危机或精神危机之后,获得的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健全人格,它是一个人对某种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认同和皈依,它深藏于个人的潜意识中,具有统一性和持续性。人与人之间不仅需要物质上的依赖和互助,也需要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依赖和互助。因此文化身份的归

4、属感是人们获得精神平和与安全感的自然诉求。我们一直把华裔美国人称作是具有多重身份的人,这也正是华裔文学的一大特色,同时具有两种文化的特征。那么地道的美国身份认同的概念又是什么呢?历史上,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是世界多元文化的熔炉,美国的身份认同一直以来都与其他文化、地域、时代相互关联。  事实上,汤亭亭等作家对身份的困惑真实地碰触到了美国文化的本质。因此,她们寻求自我身份的过程反映在那些复杂的文化交流的过程,她们用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来丰富自己的美国身份。对于华裔女作家来讲,写作是一个直面、发现、创造她们文化身份的过程。因而,她们的写作同样表现出从分割异化的地

5、位转变成融合解难的重新定位,开始积极地自我创造而非否定种族的本源。自我与他者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巩固种族主题多文化语境中被压抑的声明。汤亭亭和谭恩美等作家采取差异策略书写并重新构建美国经历,强调在美国文化中差异存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文化构建而不是死守着当代华裔者被异化被排斥的刻板的形象中,并用这种姿态挑战美国文化并且构建自身的身份认同。  3华裔女性作家通过书写表达的新身份观  美国华裔文学虽然是跨文化碰撞和杂交的产物,但又呈现出鲜明的个性与特色。由于美国华裔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美国华裔女作家大多具备多重文化身份和视野,使她们在整体上更具有强烈文化感受力

6、,她们大多意识到美国华裔的多重文化、民族属性及他者地位;于是她们以考虑自身的存在状态为契机,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观望视角关注着华裔群体在跨文化碰撞中的生存以及对于命运和人生选择的思考。  4结语  实际上,对于华裔女作家而言,没有哪一种文化真正能构成她们的身份和认同。通过两种语言的混杂,她们同时扯裂了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权威;华裔女作家透过文本,表达了在两种文化之间协商建立一种不归属于任何一种文化的身份的.L.努力,展示了族裔和性别身份认同面临的冲突、矛盾,由此也产生了一种新的身份观,通过模糊族裔和性别的界限,颠覆既往的文化霸权,她们的作品为少数族裔和性别身份认

7、同展示了一个无限开发的未来。华裔坚持以自我来完善自己独特的文化性,以便不会迷失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之中。身处中间者的位置,不必要从固有的矛盾中将多重属性区分开,文化的裂痕可以用文化架桥所替代,两种文化的影响不会以对立面存在,非你即我,而是将其整体化。华裔作家可以自如地游走在多重文化属性中,并不是筑建一堵将两种文化割断的墙,而是在架起一座文化相互联系的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