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繁书简”的现实意义

“识繁书简”的现实意义

ID:25725532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识繁书简”的现实意义_第1页
“识繁书简”的现实意义_第2页
“识繁书简”的现实意义_第3页
“识繁书简”的现实意义_第4页
“识繁书简”的现实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识繁书简”的现实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识繁书简”的现实意义简体字与繁体字之争,这是前段时间的一个热点问题。去年马英九先生抛出“识正书简”的概念,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观点。所谓“识正书简”,意思就是希望包括以大陆同胞为主体的简体字区域在不改变使用简体字,书写简体字习惯的同时,能够认识正体字一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繁体字,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即称之为“识繁书简”。这个创意当然未必是马英九最先提出的,但是由他发出的声音显然相当有意义,所以我觉得很了不起。虽然他进一步解释,“识繁书简”是给大陆同胞的建议,但是这个想法完全可以举一反三,推广到包括以台湾同胞、港澳同胞为主体的繁体字区域,他们

2、亦可以先“识简书繁”。至于说最后要不要过渡到“识繁书简”,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汉字的演化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要探讨这个话题,不妨先了解一下汉字的演化进程,根据网上搜索到的资料,包括方舟子所写的一些关于繁体字与简体字的文章(仅参考客观史实,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大概总结如下:汉字字形从甲骨文开始就不断演化,有繁化也有简化。汉字的演化趋势,是由文字的工具性所决定的。其一是为了加强汉字的表音表意功能,又或是为义项的分工而进行分化,从而使字形繁化:另一种则是要求形体便于书写,将原先较为复杂的字加以简化。显然,这两方面的要求时常会

3、发生矛盾。汉字一般会通过自身的调节,或是牺牲一些表音表意功能以实现简化,或者是为维护表音表意功能允许字形上有所繁化,最终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一般情况下甲骨文、金文里的繁化与简化字形,现代学者都能以“六书”为主的汉字造字系统来解释。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割据,除秦国的大篆规范性较强之外,其余各国的文字存在一定的分歧,俗体广为流行。但当时之俗体,据现代文字学家考证,绝大多数都切合“六书”。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到小篆,字体逐渐变为以线条符号为主。字形逐渐固定。隶书则来自于秦国人为书写简便,破坏和改造小篆的正体而

4、产生的俗体。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有一个专用名词称作隶变,因为这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汉字字形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奠定了包括繁体字、简体字在内的,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方块汉字的基础。隶书在汉代逐渐成熟,之后产生了楷书、草书、行书等各种字体。以笔画书写来说,这些书体较为方便、易写。除了笔画较简单外,这时期的汉字,还存在着的目的在于增进汉字的表音表意功能的繁化现象。增加形符或声符,或者将原先相同的字分成两个各自表达的意义更加明确。由于隶变之后仍有不少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南北

5、朝以来,常用的楷体字中,有一部分出现了较简便的俗字。《水浒传》现存的元刻本中,就己经出现了“到”的简化字“刘”字的写法。这些俗字未必能以“六书”等已有汉字造字系统去解释。现代有学者在研宄中指出,这些俗体的出现,与历史时局有关。在战乱时期的南北朝、宋、元等朝代,不论手写还是雕板印刷。能找到的俗字都较多。但在唐、明、清等政局安定的朝代。这些俗字就乏人使用,更被当时的学者引为负面教材。近代的汉字简化行为,始于太平天国在他们控制的地区内,实行的简化字政策。1909年,鼓吹俗体字的《教育杂志》创刊,陆费逵在创刊号上发表《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

6、》,这是近代中国的发展和变迁中,首次公开提倡使用简化字。1920年2月1日,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两年后,钱玄同等人又提出8种汉字简化策略。1935年8月21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1936年2月被通令“暂缓推行”。1952年初,新中国成立了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文改委”以钱玄同的方案为基础,逐渐推动简化字的应用,并在1956年1月28日经国务院审订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这个历史背景是当时中国刚结束军阀割据、8年抗日战争、4年解放战争后,一切百废待兴,国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文盲颇多,

7、落后的文化教育水准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应用简化字对教育的普及,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决定性作用。这一背景之下的文字改革显然是历史的必然,有其正面的意义。其后公布的《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因字形过于简单且混乱,试用了约8年便宣布废除。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共收2235个简化字。港澳台地区和日韩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而且日本的一些汉字还与传统的通行的繁体字不一样,这个就不展开说了。1976年5月,新加坡颁布《简体字总表》修订本,采纳与我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的简化字。1981年,马来西亚出

8、版《简化汉字总表》,也与我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1983年底,泰国同意所有的华文学校都可教授简化字,实际教学中简繁并用。以上乃是我从各种材料中整理出的关于汉字演变的脉络,由此对繁体字、简化字的由来有一个大概的解释。从文字字体演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