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滋阴敛汗汤治疗自汗临床观察论文

益气滋阴敛汗汤治疗自汗临床观察论文

ID:25751068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益气滋阴敛汗汤治疗自汗临床观察论文_第1页
益气滋阴敛汗汤治疗自汗临床观察论文_第2页
益气滋阴敛汗汤治疗自汗临床观察论文_第3页
益气滋阴敛汗汤治疗自汗临床观察论文_第4页
益气滋阴敛汗汤治疗自汗临床观察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益气滋阴敛汗汤治疗自汗临床观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益气滋阴敛汗汤治疗自汗临床观察论文.freelL,每日3次,每次1袋,温服,儿童用量酌减。对照组口服玉屏风颗粒(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Z10930036),每次5g,每日3次。治疗期间,2组均不口服与本病治疗相关的其他中西药物。1.5观察指标及方法①治疗前及治疗1、2周观察汗出及伴随症状的变化,以治疗2周为观察终点,以汗症变化为判断疗效指标。②治疗前、治疗2周做血、尿、大便常规加隐血实验及肝、肾功能检查,并记录不良反应。1.6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汗止,其他症状消失;好转:汗出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未愈:出汗和其他症状均无改善

2、。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用秩和检验、χ2检验。2结果治疗组汗症获得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各证型均获较好疗效,对照组仅对肺卫不固、营卫不和型疗效显著(P0.01),对阴虚火旺、邪热郁蒸型几无作用。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及血、尿、大便常规加隐血试验亦无异常改变。结果见表1、表2。表12组患者中医证型疗效比较例(略)表2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3讨论汗属津液成分,由精气化生。体外的水液由口入胃,经胃游溢精气,小肠泌别清浊,上输于脾。脾气散精、升清,将津液之清者上归于肺,以灌四旁;津液之浊者转输于肾。肺以

3、其宣发肃降,将津液布散全身,外达体表,部分化作汗液排出体外,部分随呼吸呼出体外;又以其通调水道,将津液之余者下输于肾和膀胱,化为尿液排出体外。肾藏精气、主津液,肾之精气具有蒸腾气化功能,一方面协助其他脏腑进行津液之输布排泄;另一方面将津液之清者蒸腾上升,向全身布散,乃至达表为汗;浊者下降为尿液,注入膀胱。《素问·经脉别论第二十一》约其过程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医碥·汗》更精炼为:“汗者,水也,肾之所主也。内藏则为液,上升则为津,下降则为尿,外泄则为汗”。从津液生化过程可以看出,汗液的生成与脾、胃、肺、肾密切相关

4、,同时,与心血也有关联,《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谓:“五脏化液,心为汗。”以血汗同源故也。而各脏腑在汗液生化代谢过程中的相应作用是,脾胃为汗液生成之源,肺、肾、心为汗液排泄之器,促使汗出的原动力是人体阳气(主要是由肾中精气化生的阳气)蒸化津液玄府出于体表,即《素问·阴阳别论篇第七》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是也。自汗是指不因外界环境影响,白昼汗出溱溱,动则益甚;可见于头面、颈胸、四肢、全身或偏侧。自汗可单独出现,也可见于其他疾病之中,后者不在本研究之列。现代医学认为,汗液由汗腺分泌,人体汗腺有大汗腺和小汗腺两种,前者受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后者受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出汗是机体根据内外环境

5、进行自身调节的一种生理反应,具有调节体温、滋润皮肤等作用。生理性出汗多因高温环境、体力劳动、发热等体内外温热刺激丘脑下部发出冲动,经延髓、脊髓侧角、交感神经节和周围神经节后纤维,引起全身性出汗,以躯干、面部显著;神经紧张、情绪激动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前区,也可引起手心、足底、腋下、前额等部位出汗;另外,进食尤其进食温热辛辣刺激性食物也会引起额、鼻甚至头面出汗。值得申述的是,现代医学有关汗液之生理、病理机制的认识远在先秦时代的《黄帝内经》中即有论及,其中的某些观点甚至与现代医学有惊人的相似,譬如《灵枢·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谓:“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谓:“劳则喘

6、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其中天热、厚衣、劳作致汗之观点与现代医学体内外温热刺激致汗的理论是一致的。又《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谓:“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倦,汗出于脾。”文中列述了不同的致汗因素及所关系的脏腑,其中的饮食、惊恐致汗,与现代医学有关饮食以及神经、精神因素致汗的观点十分吻合。至于病理性出汗,虽然中西医各自理论体系的表述不同,但病症内涵基本相似。由此表明,古今医家、中西医学在汗证认识上某些观点是相同或接近的。先贤朱丹溪、张景岳、叶天士背皆谓自汗属气虚、阳虚。而笔者临证以来遇气虚者很多,阳虚者未及,常常自忖是

7、南方温热之地隅塞笔者临床之见,抑或该病本无阳虚证型呢?然深圳聚九州精英于一城,若有是证岂能不遇一例?盖阳虚汗出者,必见汗冷、肤冷、肢厥、蜷寒、甚至声息微弱等阳气衰弱之象,此属脱汗者多,可见于其他疾病之中,与无基础疾病之自汗终究有别。仅有汗出、肤冷,而无其他阳虚症状者,笔者认为宜以气虚统之,不应列为阳虚。至于气虚自汗者,多系肺卫气虚。肺与皮毛相表里,卫司肤腠开阖,调控汗液排泄,调节机体温度,凡体质素弱,病后未复,致肺气耗伤,卫气不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