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

ID:25771845

大小:6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_第1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_第2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_第3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_第4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从体系意识到问题意识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大致有四个逻辑环节:教科书体系的改革、经典文本的解读、研究方法的自觉和重大问题的探索。与此相对应又有一些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如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人民出版社1985年上册、1987年下册),张一兵教授著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欧阳康教授著的《哲学研究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和孙正聿教授等著

2、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这些标志性成果,实际上代表和体现了中国学者在理论与现实的双重诉求中自觉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进程。  一、教科书体系的改革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从体系意识到问题意识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大致有四个逻辑环节:教科书体系的改革、经典文本的解读、研究方法的自觉和重大问题的探索。与此相对应又有一些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如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3、》(人民出版社1985年上册、1987年下册),张一兵教授著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欧阳康教授著的《哲学研究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和孙正聿教授等著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这些标志性成果,实际上代表和体现了中国学者在理论与现实的双重诉求中自觉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进程。  一、教科书体系的改革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发展总体上

4、经历了从体系意识到问题意识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大致有四个逻辑环节:教科书体系的改革、经典文本的解读、研究方法的自觉和重大问题的探索。与此相对应又有一些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如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人民出版社1985年上册、1987年下册),张一兵教授著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欧阳康教授著的《哲学研究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和孙正聿教授等著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这些标志性成果,实际上代表和体现了中国学者在理论与现实的双

5、重诉求中自觉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进程。  一、教科书体系的改革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从体系意识到问题意识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大致有四个逻辑环节:教科书体系的改革、经典文本的解读、研究方法的自觉和重大问题的探索。与此相对应又有一些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如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人民出版社1985年上册、1987年下册),张一兵教授著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6、欧阳康教授著的《哲学研究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和孙正聿教授等著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这些标志性成果,实际上代表和体现了中国学者在理论与现实的双重诉求中自觉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进程。  一、教科书体系的改革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从体系意识到问题意识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大致有四个逻辑环节:教科书体系的改革、经典文本的解读、研究方法的自觉和重大问题的探索

7、。与此相对应又有一些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如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人民出版社1985年上册、1987年下册),张一兵教授著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欧阳康教授著的《哲学研究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和孙正聿教授等著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这些标志性成果,实际上代表和体现了中国学者在理论与现实的双重诉求中自觉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进程。  一、教科书体系的改革  改革开放前,我国通行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按照

8、前苏联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第四章第二节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模式和体系编写的,即所谓的两个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四大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