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节课.doc

第一百四十八节课.doc

ID:25777812

大小:79.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22

第一百四十八节课.doc_第1页
第一百四十八节课.doc_第2页
第一百四十八节课.doc_第3页
第一百四十八节课.doc_第4页
第一百四十八节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百四十八节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百四十八节课思考题799、有些人专门用固定的时间修持善法,没有时间就不修了,这样做有哪些弊端?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并以公案、教证进行说明。780、强力摧毁自利心的手段,在世俗和胜义中分别是什么?你觉得哪一种更适合你?781、请以世间比喻来说明,发了菩提心以后不能轻易反悔。你还有更好的比喻吗?782、假如对自己的妄心手下留情,则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应该用什么方法把它断除?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

2、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下面继续讲“以行为主宰心”。这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以对治主宰”分略说和广说,略说已经讲完了,现在是广说。寅二、广说:纵已如是诲,汝犹不行善,众过终归汝,唯当受治罚。以上作者通过谆谆教诲,从各个角度介绍了自他相换,劝诫我们要舍弃自己,接受别人的痛苦;我依靠一些藏汉的讲义,也叙述了许多这方面的道理。讲了这么多,但若行为上依然如故,不行持善法,还继续造恶业,尤其是对利益众生置若罔闻,一点长进都没有,那所讲的这些道理都白费了。《入行论讲记》现在有七本书了,这一品讲完以后,马上就有八本了,如

3、果你们没有得到利益,那全部是废纸一堆。很多道友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学,但你的相续跟以前是不是一样的?以前对自己极其爱著,现在有没有丝毫改变?如果没有,那你手中的法本再多,学得法再多,不摧毁我执也没有用。昨前天有个道友跟我说:“您现在写的、翻译的,加起来共有七十多本,好了不起啊!”(《妙法宝库》和《显密宝库》应该没有那么多,也许是把菩提学会的课程都加上了。)但我想了一下:“若是以利他心来摄持,这些文章可能有一点利益,但如果不是的话,不要说七十多本,就算七百多本对众生也没有意义。”从历史上看,有些大德的教言,

4、像《六祖坛经》,文字也不是很多,但诸佛菩萨从菩提心流露出来的金刚语,即使只有短短几句,千秋万代的后人也是受益不尽。而一般的世间文学家,纵然作品堆积如山,对社会也没有什么利益,反而有倒退的作用。这二者的差别,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引导众生消除我执。大家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钱财,学了这么长的时间,现在也应该总结一下:如果还不能行持利他的善法,这个过失到底在于谁?身体是无情法,并不是过失的来源,最主要的祸害就是这颗狂妄的心。无始以来它没有正知正念,贪爱自己、伤害别人,就像没有调教过的孩童一样非常野蛮,倘若还一如继

5、往这样下去,定将导致即生的痛苦、来世的痛苦,以及各种各样的烦恼痛苦。假如前面那些温和的教言对它无济于事,起不到任何作用,那么只有采取粗暴严厉的方式进行对治了。(在有些讲义的科判中,这个偈颂以下是用粗暴的方式来调伏心,前面则是以温和的方式来对治。)其实世间上也是如此,老师特别软弱的话,不一定能教得好学生。在藏地,菩提萨埵以温和的方式无法调化鬼神,只有请莲花生大士以威猛的形象进行降伏。俗话说:“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如果父亲比较严格或者严厉,培养出来的孩子就会孝顺,而如果母亲太过溺爱,连老师都不让好好地

6、教:“我的好宝贝,谁也不能打,你想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话,孩子绝对不会成材。宋朝的名将岳飞,有五个儿子。他虽然很疼爱他们,但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后来他的大儿子岳云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12岁时就非常出名,成为一个英勇善战的小将。若没有用粗暴的方式,有些人是很难调教的。包括学院中的个别道友,整天跟他说一些温和的话:“求求你!谢谢你!不要犯戒律。”这样根本不起作用,只有现一个威猛相严厉批评他,他就开始听话了。有时候我在课堂上说某个人,心里虽然没有特别大的嗔恨心,但装作很生气的样

7、子,还是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同样,我们对心也应该有种特殊的方法来调伏。以前温和的教言反复听了很多,但它没有一点改进,仍是顽固地执著自我,不愿意利他,那么从此之后,应该改成以粗暴的方式强力制伏,使它无法逃避行持善法。行持善法的时候,当如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所说,应像饥渴者遇到饮食般,有一种渴求心。如今末法时代的很多人,表面上是出了家或者在家学佛,实际上并没有强烈的欲求心,这是修行最大的障碍。古代修行人对佛法的信心、追求心非常非常大,可是现在呢,形形色色的外境让我们眼花缭乱,让我们的心一直动荡不安,

8、学佛大多数成了一种形象化。在行持善法方面,很多人都喜欢固定时间——什么时候该念佛、什么时候该磕头,不需要重视的偏偏很注意。其实什么时候都可以,长的话,闭关两三年,像麦彭仁波切和一世敦珠仁波切的传记中说,他们每年都会月修或季修,有时候还会闭关一两年。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每天只要有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修。所修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有相的善法,如磕头、念经、转绕、作供养;无相的善法,像入于禅定或安住于中观的境界中,这些都是可以的。而环境方面,在寂静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