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金属镁的相对原子量测定(3学时)(精)

实验五金属镁的相对原子量测定(3学时)(精)

ID:25797880

大小:7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实验五金属镁的相对原子量测定(3学时)(精)_第1页
实验五金属镁的相对原子量测定(3学时)(精)_第2页
实验五金属镁的相对原子量测定(3学时)(精)_第3页
实验五金属镁的相对原子量测定(3学时)(精)_第4页
资源描述:

《实验五金属镁的相对原子量测定(3学时)(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五金属镁的相对原子量测定(3学时)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置换法测定镁的相对原子量。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分压定律的应用。3.掌握测量气体体积的基本操作技术及气压表的使用技术。二、实验原理镁与稀硫酸作用可按如下反应定量进行:Mg+H2SO4(稀)=MgSO4+H2↑反应中镁的物质的量(nMg)与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设所称取金属镁条的质量为mMg;镁的摩尔质量为MMg。则:即镁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镁的相对原子量。假设该实验中的气体为理想气体,则有:式中:T为实验时热力学温度;为氢气的分压;为置换出来的氢气的体积;R为气体

2、常数(8.314kPa·L·mol-1·K-1)。由于实验中由量气管收集到的氢气是被水蒸气所饱和的,所以量气管内气体的压力是氢气的分压()与实验温度时水的饱和蒸气压的分压()的总和,并等于外界大气压(P)。即:P=+=P-所以,若的单位为mL,则:三、仪器和试剂(一)仪器分析天平、50mL量气管(或50mL碱式滴定管)、漏斗、橡皮管、试管、铁架台、滴定管架、橡皮塞、量筒(10mL)、铁环、气压计(公用)。(二)试剂镁条、H2SO4(2mol·L-1)。四、实验内容1.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两份已擦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每份重0.0280~0.0320

3、g(称至0.0001g)。2.按图7-1装配好仪器装置①,取下试管,从漏斗处注入自来水,使液面保持在量气管刻度0~10之间,上下移动漏斗以赶尽附着在胶管和量气管内壁的气泡,然后,把试管和量气管的塞子塞紧。图7-1测定镁相对原子量的装置A.测定装置B.镁条放置3.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将漏斗下移一段距离,并固定在一定位置上。如果量气管中的液面只在开始时稍有下降,以后即维持恒定(须经过3~5min以上时间观察才能判断),便表明装置不漏气。如果液面继续下降,则说明装置漏气。这时就要检查各个接口处是否严密。经过检查并改装之后,再重复试验,直至确保不漏气为止

4、。4.镁与硫酸作用前的准备。取下试管,用一洁净的漏斗将2mLH2SO4(2mol·L-1)注入试管中(切勿使酸沾在试管上半部的壁上),将镁条用水稍微湿润一下,贴放在试管上部②(切勿使镁条触及酸液),固定试管,塞紧橡皮塞。再按步骤3检查一次装置是否漏气。若不漏气将漏斗移至量气管的右侧,使两者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下量气管中液面的位置。5.氢气的发生、收集和体积的量度。轻轻地摇动试管,使镁条落入H2SO4中,镁条和H2SO4反应放出氢气,这时反应产生的H2进入量气管中,将管中水压入漏斗内,为使量气管内气压不至于过大而造成漏气,在管内液面下降的同时,

5、漏斗可相应地向下移动,使管内液面和漏斗中液面大体上保持在同一水平上。镁条反应完毕后,待试管冷至室温。然后使漏斗与量气管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记下液面位置。稍等1~2min,再记录液面位置,如两次读数一致,表明管内气体温度已与室温相同。用另一份镁条重复实验一次。6.记录实验室的室温和大气压P。7.从附录中查出室温下水的饱和蒸气压。五、数据记录和处理ⅠⅡ镁条质量(mMg)室温t(K)大气压P(kPa)t(K)时饱和水蒸气压(kPa)反应前量气管液面读数V1(mL)反应后量气管液面读数V2(mL)氢气的体积(mL)镁相对原子量实测值M实镁相对原子量平均

6、值M平镁相对原子量的理论值M理论24.31测量的相对误差(%)注释①本实验装置可以采用两支50mL碱式滴定管用橡皮管连接的装置,装置简单易行。②在镁条的放置过程中,如果镁条长度大于试管直径,可将镁条轻微弯曲一下,然后用一洁净玻棒将镁条送入试管中,让镁条弯曲地卡在试管中,切勿与酸接触。反应时,让酸与镁条接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镁条变小进而滑入试管底部继续与酸反应。此法可避免在反应前不小心将镁条抖入酸中。思考题1.本实验中检查漏气的操作原理是什么?如果装置漏气,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2.读取液面位置时,为什么要使量气管和漏斗中的液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7、上?3.反应后试管未冷却就记录量气管中的液面刻度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