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流行因素的研究现状

大肠癌流行因素的研究现状

ID:25801875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2

大肠癌流行因素的研究现状_第1页
大肠癌流行因素的研究现状_第2页
大肠癌流行因素的研究现状_第3页
大肠癌流行因素的研究现状_第4页
大肠癌流行因素的研究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肠癌流行因素的研究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肠癌流行因素的研究现状【摘要】大肠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发生与饮食类型、遗传因素、结直肠良性病变、生活习惯、心理因素、药物等因素密切相关。全文就大肠癌流行因素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关键词】大肠肿瘤流行病学流行因素大肠癌是西方国家第二位高发恶性肿瘤。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结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是机体的内因与环境的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多数学者提出,只有根据大肠癌发病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筛选措施,才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提高早期癌的诊断率。1大肠

2、癌的发病状况不同地区、种族、年龄大肠癌发病率不同。综合多年来大肠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其发病状况有很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趋势亦较一致,即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北美、西欧、澳大利亚和北欧的部分地区为高发地区,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为低发地区。据1999年、2000年全球大肠癌发病资料统计结果显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男性大肠癌为45.80/10万,北美44.33/10万,西欧39.84/10万,日本39.54/10万,北欧34.35/10万,南欧28.76/10万,

3、中美洲27.24/10万,东欧25.29/10万,东亚21.31/10万,中国13.29/10万,东南亚11.39/10万,东非8.11/10万,中非2.26/10[2]。而我国大肠癌分布为长江中下游及沿海地区大肠癌发病及死亡率高,内陆各省发病及死亡率较低。浙江省嘉善县为20.6/10万(男)和14.8/10万(女)而广西自治区扶绥县为2.1/10万(男)和1.3/10万(女),相差10倍。在种族的分布上,既往认为白种人可能更易患大肠癌,但从移民中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人种差异并不显著。在美国洛杉矶

4、,男性:白人结肠癌为36.6/10万,黑人为23.7/10万,中国人为24.7/10万,日本人为29.8/10万;女性:白人为23.7/10万,黑人为27.6/10万,中国人为8.0/10万,日本人为20.8/10万。因此,除种族的遗传因素外,其他如饮食习惯与结构等更是大肠癌的重要诱因。大肠癌发病年龄趋向老年化:收集分析我国20世纪70年代流行病学研究认为:Crohn病(CD)患者发生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440倍,而且发生癌的年龄比一般人群早10年。大多数作者认为从炎症到癌变平均为15~20年,

5、病程长,病变广泛的CD发生癌变的倾向与UC相似,两者分别是普通人群的19倍及18倍[18]。2.3.3胆囊切除大多数研究认为:胆囊切除术后大肠癌的危险度适度增加,而且这种效果主要限制于近侧结肠,在女性尤其明显。例如:Schemhammer等从1982~1998年美国护士健康研究中心对85184名36~61岁的女性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她们无癌症史,无已知的致大肠癌危险因素。经过16年的追踪观察,有877名有大肠癌。调整年龄和另外的已知和可疑的危险因素,他们发现胆囊切除术和大肠癌危险因素间有显著的阳性

6、联系(RR1.21,95%CI:1.01~1.46)。近侧结肠癌的危险度(RR1.34,95%CI:0.97~1.88)和直肠的危险度(RR1.58,95%CI:1.05~2.36)最高[19]。可能机制为胆囊切除术后粪中初级胆汁酸(胆酸CA和鹅脱氧胆酸CD-CA)含量都有下降,而次级胆汁酸LCA含量是增加的。次级胆汁酸中的LCA是结肠癌促发剂;而且脱氧胆酸DCA可转化为甲基胆蒽,后者已被证明是一种强有力的致癌物质。此外,亦有报道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血吸虫病史、阑尾切除史、肠外肿瘤史、糖尿病以及

7、放射线损害等亦是结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2.4其他流行因素⑴吸烟:有研究发现,吸烟前20年与小腺瘤发生相关;而超过20年以上,与大腺瘤发生相关,抽烟达35年以上的与大肠癌危险性相关[13]。而到目前为止,吸烟与大肠癌的关系仍缺乏证据。⑵饮酒:对于饮酒与结肠癌的关系曾进行了多次流行病学调查,结论并不一致。李其龙等研究[20]显示了饮酒与结肠癌的阳性联系(OR=1.721)。研究表明饮酒增加结肠癌的危险主要与酒精摄入量有关。动物实验表明膳食中添加乙醇起辅助致癌作用,其机制是乙醇作为溶剂对组织有局部细胞毒

8、作用;此外,尚可激活微粒体酶使前致癌物变为更具活性的形式,还可抑制损伤细胞DNA的修复。⑶职业与体育锻炼:研究表明静态工作者和平时体育锻炼少者其发生大肠癌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其机制一方面在于体力劳动使肠道的随机无推进作用的分节运动减少而使有效肠蠕动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体力活动促进前列腺素分泌,前列腺素刺激肠蠕动,肠蠕动加强可缩短肠道粪便通过时间,减少肠黏膜和粪便中致癌物的接触。⑷心理、精神、社会因素:近年来有些学者对心理社会因素与结肠癌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嘉善的两次调查均发现精神心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