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批改方法改革与尝试论文

浅谈初中作文批改方法改革与尝试论文

ID:25813492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浅谈初中作文批改方法改革与尝试论文_第1页
浅谈初中作文批改方法改革与尝试论文_第2页
浅谈初中作文批改方法改革与尝试论文_第3页
浅谈初中作文批改方法改革与尝试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作文批改方法改革与尝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作文批改方法改革与尝试论文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检验,对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多年来,语文教师对作文的批改一直沿用“学生写、老师批,老师评、学生听”的模式。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检验,对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多年来,语文教师对作文的批改一直沿用“学生写、老师批,老师评、学生听”的模式。此种做法虽然也有一定的成效,但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也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改革作文的批改方式势在必行。进行作文批改方式的改革,关键是变教师

2、的“包办式”批改为师生的“互动式”批改,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关系,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操作的范式。具体做法如下:一、做好互动准备。1.搞好宣传发动。教师要从传统作文批改教师高投入、学生低收效的现状入手引导学生明确互动的必要性;从学生参与直至独立进行批改的意义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互动的重要性;从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条件入手引导学生相信互动的可能性。通过动员,学生激情空前高涨,为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合理划分小组。为了确保这一改革能够得到良好组织和有效调控,我们把学生分成六至八个互动小组(每小组8人左右,有正付组长各一人)。分

3、组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自愿性原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合。二是互补性原则,教师从学生性格、能力等方面考虑互补组合,以合理的人员配置作为互动的能力保证。三是可变性原则,从动态(水平提高比较明显的人才应及时调换小组,以扶“贫”济“困”)方面考虑可变组合,以必须的人才流动作为互动的发展保证。二、进行“互动”批改。1.互定标准。每次批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严格掌握共性标准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特殊情况。可以分两步付诸实施,第一步: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回忆有关作文批改的方法、要求、规律等基本知识,组织全体学生商讨决定有关标准;第二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逐步

4、放手,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直至掌握批改要求。2.互改习作。开始正式批改时,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先在组内两两结对,互相批改本组内同学的作文,如改正错别字、改通语句、改妥标点、写好眉批及总批、给定分数或等级等,二是由两位组长把关,复改自己以外的作文,不只对作者而且还对初评提出补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见。最后教师对全部作文,特别是学生吃不消的作文进行总体把关,了解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状况,摸清行情,积累材料,为相互指导做必要准备。3.互谈体会。这是互动时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意义在于扩大互动交流,加强评改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多向“对话”。操作时可分两个

5、步骤。一是小组内交流,先让习作者与初评者、复评者以及教师进行“对话”,或谈在某一细节存在的疑惑,或谈在某一方面得到的启发。二是小组外交流,统一安排时间,由各小组推派的代表就习作者和评改者双方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在全班交流,在全班范围内取得互动效应。4.互推佳作。这也是互动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意义在于展示成果、推出范文。互推佳作应体现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鼓励性。每次作文,小组内至少要推出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学习。那些写作水平一直比较高的同学,当然应鼓励其“冒尖”;那些小组内一直无缘入“围”的同学,更应予以“关爱”,鼓励其“出墙”。二是集体性。打印前,习作者须按初

6、评、复评以及师评的意见进行自我修改,然后提请组内同学再次修改,打印后,全班同学以及教师进一步提出完善意见。笔者认为这一互动模式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是“主角定位”,实现了作文批改主角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传统批改中,教师“动”的过多,几乎包办了一切。“互动”批改时,学生的“互动”以至“自动”,使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主角”。其次是“目标定位”,实现了由“评”向“改”的转变。在传统批改中,囿于时间、精力所限,即使责任心很强的老师也只能更多地止步于“评”出学生的优缺点。互动批改,除了保持“评”的优势,更重要的是,由于重视同学、老师以及自身的多向修改

7、直至推出佳作,“改”便成了最高也是最终的目的,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再次是实践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也让他们学会了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求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