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高三第一轮复习《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ID:25827085

大小:76.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3

高三第一轮复习《等比数列》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等比数列》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等比数列》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轮复习《等比数列》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第一轮复习《等比数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其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定义及其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3.用类比的方法研究等比数列,使学生对数列建立起一个知识体系,培养用不完全归纳法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多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解题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2.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等比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或与其他知识交汇题的题目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的整理:1.等比数列的

2、定义: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它的通项an=3.等比中项:若,那么G叫做x与y的等比中项.4.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二、典例分析练习(口答)性质的应用(1).在等比数列{an}中,a1+a2=30,a3+a4=60,则a7+a8=________.(2).若互不相等的实数a、b、c成等差数列,c、a、b成等比数列,且a+3b+c=10,则a=________.(3).在等比数列{an}中,前n项和为Sn,若S3=7,S6=63,则公比q的值是(  )A.2B.-2

3、C.3D.-3(4).在数列{an}中,an+1=can(c为非零常数),且前n项和Sn=3n+k,则实数k=________.例1等比数列的基本量的运算(1)已知等比数列{an}中,a1+a2+a3=7,a1a2a3=8,求an(2)在等比数列中,若.,,求例2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数列{bn}中,b1=a1,bn=an-an-1(n≥2),且an+Sn=n.(1)设cn=an-1,求证:{cn}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变式: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S

4、n+1=4an+2.(1)设bn=an+1-2an,证明:数列{bn}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等比函数有什么认识?你有什么收获?1.设计意图:等比数列在高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一节的难点是对公式的理解及灵活应用,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就要让学生理解公式的由来和涉及的数学思想,比如累乘法.然后讲一些典型题,易错易漏题.本节课,力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数列,对等比数列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并通过类比的方法,把研究等差数列的方法迁移过来.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实践以下两点:(1).在

5、课堂活动中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并且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总结、反思,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3).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流程:知识点梳理→快速练习→典例分析→课堂小结→课后作业2.预期目标完成:本节课无论是等比数列的概念还是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还是例题练习,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或学生交流或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作业的反馈,我认为这节课达到了我期望的水平,感到

6、比较满意。3、优点与不足:本节是等比数列及其性质概念课,在教学过程中,牢牢立足基本概念,突出概念和方法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既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观察、研究和探索能力,为下阶段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同时我会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法指导,重视新旧知识的契合,关注知识的类比,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不足的地方是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还不够充足。4、改进: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适当增加练习时间。由于是复习课,对于例题,可以考虑由我

7、来分析思路,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对应的“变式练习”,则由学生思考完成,遇到学生困难处,我再给予分析指点,总之要对学生再放手一点,把课堂还给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