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

ID:258425

大小:268.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7-07-14

上传者:green wind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 课外自主探究题: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你知道全球化表现在哪些领域吗?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是什么?代表人物?关于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中华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唯物)辨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哲学观点有哪些? 阅读下面材料:1、《都市快报》2003.12.19报道:现任美国总统的弟弟尼尔·布什透露,他拟在深圳、北京创办50所国际学校,这些学校将引进世界先进的教堂材料,重整学校规章,将中西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融合在一起,培养既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国际竞争力、具备“领袖素质”的学生。据与会的国际专家说,中国文化将在国际学校内得到极大尊重,仁、义、礼、智、信都将引入教学中。 2、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3、在“儒学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美国学者指出: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儒学中的许多内容,可以为“全球化”提供重要而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东南亚的一些学者在总结上世纪亚洲经济奇迹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儒家的一些传统伦理价值观念,是亚洲一些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1)上面三则材料读后你有什么感想?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学习内容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繁荣(古代篇)第二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衰落(近代篇)第三部分: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现代、当代篇) 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繁荣(古代篇)问题1:请回顾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以此为背景而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请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1)历史发展的连续性。(2)中国历史分分合合,合为主流,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壮大。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1)一脉相承、源远流长(2)包容开放、多元一体(3)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问题2:借用当今新名词“强势文化”、“弱势文化”的提法,请思考,在古代,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世界上的“强势文化”,为什么在当时能成为“强势文化”?(用史实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强势文化的历史原因(1)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为文化繁荣奠定雄厚基础(2)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文化发展创造有利氛围。(3)国内各民族交流密切,在文化上相互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和亚欧非都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的优秀成分。(4)继承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 问题3:用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代能够成为强势文化的根本原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农耕为主,农业居于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技术条件下,为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需要集体的力量。中国古代文化中强调集体、强调团结、强调服从的特点,适应了生产发展的需要,因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而生产的发展又进一步巩固、促进了这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第二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衰落(近代篇)问题4:自从进入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沦为弱势文化,请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其衰落的原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原因分析:根本原因:生产力与经济的落后外因:西方殖民侵略而强迫带来了西方文化。内因:一是商品经济发展与封建制度间的矛盾、闭关锁国的政策及夜郎自大的心态等使传统文化陷入困境;二是先进中国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西学探索,使西学深入人心。 问题5: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因素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化中强调集体、强调团结、强调服从的特点,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个性、平等、创新等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强大的传统,强大的文化惯性,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近代以来,中国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它一直没有能够成长、壮大起来,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问题6: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中,又是怎样处理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尝试从哲学角度对他们的做法进行评析。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仍是以小生产方式对抗商品大生产的发展;义和团用中国落后的文化因素对抗西方;这都表明了农民的阶级局限性,落后的生产方式无法与先进的生产和先进文化对抗。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坚决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维护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这与当时的封建顽固派比是进步,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对儒学进行改造和利用,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中西文化结合激进民主主义者: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部分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现、当代篇)问题7: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外来文化传入,试联系史实比较之。谈谈你从比较过程中得到什么启示?第一次:佛教文化的传入,形成了儒、道、释融合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峰:理学第二次:西方文化的侵入,强烈地冲击了中国数千年的传统,造成近代中国与西方的矛盾 中国史上两次外来文化传入比较表传入方式中国传统文化的应对结  果古代佛教文化传入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和平地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血腥地通过战争方式传入积极、主动、开放、鉴别、吸收、扬弃从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偏激)极大地丰富、发展了中国文化,更具世界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弱势文化,中国人开始了一百多年的“古今中西”之争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1)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冲突是暂时的,而相互吸收与融合则是主流、主导的;(2)一种文化要不断进步,必须保持开放性,要以积极、主动、理性的姿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以求自身发展;(3)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代,我们要坚持全球意识下的文化多元化,坚持对外开放,弘扬、复兴我们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问题8:自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学者进行了长期的“古今中西”之争,请举出现代史上中国人错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例,并联系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关观点,谈谈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1)“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不足进行了批判,但对于传统文化的精华理性分析不够;(2)“文革”以极左的做法,割裂历史,严重损毁了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的灾难; (3)吸取教训,以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文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哲学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②实践指导方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现代中华文化应有的特征: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时代性、世界性的结合 ④先进文化建设途径: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华部分;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努力建设强调民主、科学、开放、多元共存、尊重个性、尊重创新的新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思 维 拓 展 练 习中华文明是一个善于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的开放系统。在这种吸纳与整合的过程中,中华文明的内涵丰富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进步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西方思想文化将进一步传入我国。你认为应如何处理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间的关系。(2)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请你就建设一种现代化的中华民族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3)西方有学者提出了“文明冲突”的观点,结合我们的研究,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世界观、价值观、理想问题英雄人物与群众的关系人生观(个人的社会价值)问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人类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经济基础(总和)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包括制度与意识等方面,涉及政治、文化、思想等。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者、生产资料(生产对象和生产工具)、科学技术等因素构成。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内容包括所有制、分配制度、劳动者的地位等。 本专题结束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