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

ID:25851255

大小:6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3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 _第1页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 _第2页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 _第3页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 _第4页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 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相关资料1.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右侧的称为上联,左侧的称为下联,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2.对联的上联和下联没有一定的字数限制,少的只有二言、三言,

2、多的几十、几百言的长联,由几个分句组成,不管怎样,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横批的意思要与上下联相配合,起画龙点睛作用,通常为四个字,也有五、六个字的。有些对联对于横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3.对联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形式对称。右左两个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2)意思相关。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3)讲究对仗。对仗也称对偶。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4)平仄相对。对联的平仄与旧体诗、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基本一致。4.郑板桥对联趣话郑板桥上任郑板桥到山东潍县上

3、任那天,潍县城内张灯结彩,鞭炮齐鸣,迎接新任县官的到来。可是郑板桥来到衙门前没有进门,却吩咐手下人在墙上凿洞。一会儿工夫,墙上凿了十个铜盆大的洞,从外面一直能看到里面。这时,有个人低声问道:大人,好好的墙壁,为什么凿这么多窟窿?郑板桥笑道:我听说从前一些官吏,敲诈勒索百姓,弄得百姓叫苦连天,我要把留在衙门里的那种腐败官气放掉,所以要凿些窟窿,透一透气!凿好窟窿之后,他立即叫人在衙门口贴一张醒目的告示:'本官日夜受理状子。接着郑板桥又亲自写了一副对联:黑漆衙门八字开,有钱没理莫进来。于是,喊冤的、告状的百姓络绎不绝,他一直忙到大天亮。由于郑板桥判

4、案公正,百姓称他青天大老爷。自画像郑板桥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堪称三绝。一天郑板桥的一位好友笑着对他说:您才思敏捷,出口成对,为自己写一副联语吧。郑板桥并不以为是玩笑,立即认真地写起来: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雪梅无两百枝。这副联语,确是郑板桥的自我写照。他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总愿意虚心求教于别人;而对封建官场的歪风邪气却决不随波逐流。因此,他虽做官,却处处关心民众,不逢迎拍马,终于被罢了官。这副联语出自他自己的手笔,维妙维肖地活画出郑板桥虚心好学、刚直不阿的高风亮节来。入木三分有一次,郑板桥把自己写的一些诗作送给朋友看,并附了一首诗,

5、诗中写道:我诗无部曲,弥漫列卒伍;顽石乱木根,凭君施巨斧。他要求他的朋友用巨斧来砍削他诗中的顽石乱木。郑板桥特别珍视别人的批评意见,他曾写过一副对联: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他认为那种隔靴搔痒式的庸俗捧场没有益处,而实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评却很可贵。鲁迅对这副对联极为赞赏,曾特地手书此联赠日本汉学家增田涉。湖光月色图一个秋日,郑板桥租了一叶扁舟,到兴化北乡去。船行到中堡湖时,已经是晚霞纷飞,夕阳西下的时候了,船家在船后摇橹,小船悠悠地荡行着,板桥端坐船头,观赏着湖光山色。举目湖心,艘艘渔船上升起了袅袅轻烟;侧耳湖滩,只只菱舟上传来了阵阵

6、渔歌。天渐渐地黑了。板桥正待回舱时,忽觉眼前一亮,但见半轮上弦月从湖面跃了出来,皎洁的月光映着那微波细浪,像满湖的碎银在闪光,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呵!板桥脱口吟出一句:半湾活水千江月。上联吟罢,板桥正在沉思下联时,天色陡然变了。不知从何处刮来了一阵狂风,平静的湖面顿时翻腾起来,小船被打翻,人被抛在水中。正在危急之时,附近几只回家的小船赶忙拢来。渔民们从水中救起了板桥和船家,并热情地请他们到庄上换衣服、用晚饭。席间,渔民们告诉板桥:这里湖中出鱼虾菱藕,岸上产稻麦果蔬,湖中产一种大蚌,里面还经常采到绿豆大的珍珠呢!听着听着,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是

7、呵,这里一滴水、一粒砂,哪样不是宝呢?真是一粒沉砂万斛珠呵!临别时,渔民朋友请他写几个字,板桥欣然提笔,一挥而就: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砂万斛珠,教案《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板桥走后,当地渔民请石匠把板桥手迹镌刻在一块石碑上,以资纪念。板桥自寿联郑板桥,早年家贫,一生只做过两任知县,为官清正,体察民情,因帮助农民打赢官司和办理赈济,得罪了权贵,而被罢官。他做官前后,都住在扬州卖画。过六十寿诞时,他自己给自己写了一副寿联: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俗;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

8、,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这副对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