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案例

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案例

ID:25856014

大小:6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3

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案例 _第1页
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案例 _第2页
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案例 _第3页
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案例 _第4页
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案例 _第5页
资源描述:

《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案例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案例[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案例]数学教学中算法有其多样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尊重学生在计算方法上体现的个体差异性,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案例。学生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和生活经验出发,解决问题有不同的的方法,这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执教了“5以内数的减法”的教学,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现介绍如下:  一、背景  5以内数的减法是学生学习减法意义的起始课,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人教版教材关于5以内减法的教学是开放性的形式,当学生列出算式5-2后,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倒数法,5的组成知识和数数法

2、,虽比省编的教学思路有所发散,但我觉得还是没有完全放开。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的新编数学教材,教材重视问题的探索性,题材的丰富性和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重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答案的不唯一性,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二、案例  “5以内减法”是第一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课文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师可以引入自己喜爱的方法,学生也可以发展他们自己的方法,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是为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留给学生选择的自由。所以我是这样进行例

3、题教学的:  当学生看图列出算式5-2后,我问5-2等于几?  学生齐说:5-2等于3  我又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准备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主要出现了以下六种算法),再派代表回答:  生1:看图数数1,2,3  生2:倒数法:4,3  生3:因为5比2大3,所以5-2=3  生4:因为2+3=5,所以5-2=3  生5: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生6:5-3=2,所以5-2=3  (看,学生的算法是如此多样,有几种连我备课时都没有想到的。)  然后,我不点明哪种算法好,或要求学生用那种算法。接下来要求学生

4、有次序地,即不重复、不遗漏地把5以内减法全说出来,并看板书说说发现的规律,最后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正确口算5以内减法的教学目的。但是,这样教学,最后练习时我只进行了一个基本练习,即看算式说得数(开火车口算)和综合游戏:帮小鸽子找家(看算式找得数)。对于新课的学习,我发现个别优生不但已会正确口算,而且也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大多数学生会正确口算但不熟练,个别学困生有时还出现算错的现象。  三、教学设想  首先,应该端正认识,明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立,不可调和的,两者完全可以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教案《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案例》(..)。  再者,在平时备课时我努力遵循教材编写的宗

5、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内化过程,积极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型,即老师创设诸如生活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从数学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

6、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身心愉悦地发展。方法多样化,使人人动脑参与学习过程。接着我出示同类问题,让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当然本节课在该片段的教学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算法多样化的情况下,我没有及时做出比较,让学生掌握一种算法并优化。我应该采用多元的习题方式,让他们比一比,哪一种方法算的又快又准。从而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好的方法。  四、反思与研究:  上面片断的教学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

7、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虽然算法的多样化对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思考的能力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又觉得如果每节课化太多的时间侧重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室里看上去总是热热闹闹,而老师不去管学生的基础知识会不会扎实,基本技能有没有掌握,那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