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华语电影中的文化传播与认同

浅谈华语电影中的文化传播与认同

ID:25860725

大小:6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3

浅谈华语电影中的文化传播与认同_第1页
浅谈华语电影中的文化传播与认同_第2页
浅谈华语电影中的文化传播与认同_第3页
浅谈华语电影中的文化传播与认同_第4页
浅谈华语电影中的文化传播与认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华语电影中的文化传播与认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华语电影中的文化传播与认同----电影论文-->1.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及文化认同概述1.1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概述跨文化传播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过了一项《外交法令》并决定设置驻外事务处对援外技术人员和外交官进行文化培训,这是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正式幵始。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unicationAnnual)(1974)、拉力?萨默瓦主编的《跨文化传播》(Intercultural  浅谈华语电影中的文化传播与认同----电影论文-->1.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及文化认同概述1.1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概述跨文化传播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过了一项《外

2、交法令》并决定设置驻外事务处对援外技术人员和外交官进行文化培训,这是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正式幵始。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unicationAnnual)(1974)、拉力?萨默瓦主编的《跨文化传播》(Intercultural  浅谈华语电影中的文化传播与认同----电影论文-->1.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及文化认同概述1.1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概述跨文化传播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过了一项《外交法令》并决定设置驻外事务处对援外技术人员和外交官进行文化培训,这是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正式幵始。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unicationAnnual)(1974)、

3、拉力?萨默瓦主编的《跨文化传播》(Interculturalmunication)等。跨文化传播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中国学术界,之后一些原创性的专著逐渐出现,如段连成的《对外传播学》(1988)、关世杰的《跨文化交流学》(1995)、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1997)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跨文化传播更着眼于人类交往方面。随着时代发展和世界交流的逐渐扩大,跨文化传播更具有浓厚的现实意义。电影的诞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标志性产物。电影所需要的物质材质和技术原理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与智慧的展现,而电影本身就是"全球化".的产物。电影推动"全球化"

4、进程,因为电影的迅速普及和其直观的感性的刺激,世界不同的民族开始了解距自身甚远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展现不同面貌的电影则随着全球化的视角愈发引起人们心底的理解和共鸣。随着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和发展,电影产业也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中流砥柱,其声乐影综合性的艺术特点已经超越了书籍、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成为迅速有效地突破地理、文化、语言藩篱的跨文化交流沟通之桥。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电影事业也逐渐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崭露头角,产生了一批有独特视角和表现手法的华人导演。他们拍摄的展现中国古老民族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华语影片博得了世界人民的欣赏和对

5、中国的向往。华语影片是20世纪90年代由台湾和香港学者首次提出,指"用来作为出产于华语社会的电影的代称,用一个以语言为标准的定义来统一、取代旧的地理划分与政治歧视的电影分类概念"?。华语电影不仅特指中国大陆,也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整个华语社会圈的电影,各分支的不断集结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貌展示给世界观众。中国电影比世界电影晚诞生十年,是在欧美电影的巨大压力下成长起来的。华语电影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是1934年由蔡楚生导演的故事片《渔光曲》,该片摘获了莫斯科国际电影博览会的"荣誉奖"。直到第五代导演出现后,中国大陆的电影才真正地开始走向S界。较有代表性的第五

6、代导演如张艺谋的《红高粱》获得第三十八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获得四十六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等;此外,出生于台湾且拥有美国绿卡的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得七十三届奥斯卡金像奖、台湾导演侯孝贤执导的电影《悲情城市》获得意大利威尼斯影展金狮奖等;香港徐克、王家卫、林岭东、尔冬升等所创作的影片也在国际荧幕上频频露脸,这些导演风格迥异但都推动着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大陆,随着国家对电影产业的重视和第六代导演的崛起,华语电影的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到2011年,华语电影产量多达800余部,其中有485部电影在境外上映

7、;295部参加了28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82个电影节,有55部电影在18个电影节上获得82个奖项,获得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20.26亿。按照华语电影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跨文化传播的力度将是华语电影不断前进的有效保证。1.2文化认同的概述"认同"(identity),在现代英语和英汉词典中有两种译法:一是认同,二是身份。事实上,身份和认同是一种血缘关系并且密切相关,有时候很难把它们明确分开。正如有学者指出:"将identity译作'身份,以彰显差异,'认同'以突出同一,'身份认同'以强调整体概念"?。"认同"是心理学名词,是指体认或模仿他人或团体之态度、行为,

8、使其成为个人人格的一部分的心理历程,亦可以解释为认可、赞同是他人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