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ID:25862511

大小:73.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1-23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_第1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_第2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_第3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_第4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摘要】:不良贷款率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银行业目前突出的问题是普遍存在比例较高的不良贷款问题。不良贷款已经成为当前金融改革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入手,通过回顾不良贷款的形成历史,较为深入的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其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弊端。并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正确处理不良贷款进行有益的探索,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不良贷款成因对策【正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摘要

2、】:不良贷款率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银行业目前突出的问题是普遍存在比例较高的不良贷款问题。不良贷款已经成为当前金融改革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入手,通过回顾不良贷款的形成历史,较为深入的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其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弊端。并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正确处理不良贷款进行有益的探索,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不良贷款成因对策【正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摘要】:不良贷款率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银行业目前

3、突出的问题是普遍存在比例较高的不良贷款问题。不良贷款已经成为当前金融改革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入手,通过回顾不良贷款的形成历史,较为深入的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其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弊端。并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正确处理不良贷款进行有益的探索,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不良贷款成因对策【正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启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其风险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等。目前银行业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资产风险,其中又

4、集中体现为信贷风险,也就是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形成的不良贷款。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进行体制改革,遇到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比例较高的不良贷款问题。不良贷款的大量累积,直接导致银行资产流动性降低和清偿债务能力下降,影响银行的赢利水平和竞争力,同时侵蚀资本充足率,阻碍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并存在巨大的金融风险。如何处理和防范不良贷款一直是困扰中国银行业的难题。不良贷款已经成为当前金融改革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一、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现状(一)不良贷款的分类1998年以前,中国的商业银行按照财政部1988年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的要

5、求,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后三类,即一逾两呆合称为不良贷款。该统计口径即贷款四级分类制度。1998年5月,商业银行开始试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并于2002年1月开始全面实施,该指导原则将贷款风险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后三类为不良贷款,简称为五级分类。2002年到2003年期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是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两种统计口径并存。从2004年开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五级分类是监管当局规定的贷款分类标准。监管当局据此要求商业银行定期报送分类结果,以便于监管当局检查

6、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并以此要求商业银行计提贷款准备。五级分类制度并非商业银行内部应该使用的贷款分类。据调查,五级分类基本能够满足监管当局了解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基本情况的需要,但并不能充分满足商业银行有效进行信贷管理的需要。商业银行本身内部的贷款分类比监管部门规定的五级分类标准复杂得多,有的甚至已经达到九级。(二)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化的基本情况据有关资料披露,从1994年到2000年,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年均增长3.2个百分点,1995年四大行的不良贷款比例为21.4%,以后逐年增加,2000年末达到29.2%。在1998-2000的三年里,虽然剥离了1万多亿元不良贷款,但四大

7、行的不良贷款并没按预期幅度降低,而是一边剥离一边增加。1998年,不良贷款实际上升了4900多亿元,1999年上升了5800亿元,2000年上升了3700亿元。三年间不良贷款增加了1.44万亿元,远远高于剥离掉的1万亿元。(注1)2001年,四大行才首次实现了不良贷款净下降。2001年底,不良贷款下降了3.8个百分点,余额下降了907亿元,四大行的不良贷款率降至25.4%。(注2)2002年底,按照五级分类计算,四大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