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陶渊明)课堂练习(附答案)

《饮酒》(陶渊明)课堂练习(附答案)

ID:25874323

大小:77.2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3

《饮酒》(陶渊明)课堂练习(附答案)_第1页
《饮酒》(陶渊明)课堂练习(附答案)_第2页
《饮酒》(陶渊明)课堂练习(附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饮酒》(陶渊明)课堂练习(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饮酒》(陶渊明)1、作者作品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2、主题点击《饮酒》这首诗截取了诗人生活的一个片段,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诗意呈现,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3、美点聚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

2、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4、内容赏析(原文略)(1)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其青年时曾任过小官,后罢官,归隐山林,从此不复出仕。其诗作清新朴实自然,世称(田园)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车马喧”暗示了什么?心远地自偏”“远”的对象是什么?“车马喧”既实指车马等人世的喧闹,也意谓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暗示了官

3、场的污浊黑暗。“远”: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①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②本句是千古名句,其中“见”字最为精妙,试从炼字的角度来赏析,若换成“望”“看”如何?“见”字也用得极妙,“见”

4、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看”等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天真意趣。(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

5、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此”应该就是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中考链接:(2016海南)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

6、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和“”。1.心远悠然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2、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