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肝炎48例疗效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肝炎48例疗效观察

ID:25877422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3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肝炎48例疗效观察_第1页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肝炎48例疗效观察_第2页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肝炎48例疗效观察_第3页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肝炎48例疗效观察_第4页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肝炎48例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肝炎48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肝炎48例疗效观察【关键词】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是一种多种因素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大块肝细胞坏死性疾病,临床上以引起疑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及肝性脑病为其特征,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高,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本院自2004年5月以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4年5月至2005年7月,本院收治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96例。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分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

2、方案标准。将96例随机分成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22~63岁(平均39岁);起病时间最短4d,最长2年半(有慢性乙型肝炎史),平均56.39d;急性重型肝炎4例(8.33%),亚急性重型肝炎41例(85.42%),慢性重型肝炎3例(6.25%)。对照组48例,其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21~60岁(平均37.5岁);起病时间最短5d,最长3年(有慢性乙型肝炎史),平均94.66d;急性重型肝炎4例(8.33%),亚急性重型肝炎40例(83.33%),慢性重

3、型肝炎4例(8.33%)。  1.2临床及生化特征  入院时治疗组并发Ⅰ~Ⅱ级肝性脑病7例,对照组并发Ⅰ~Ⅱ级肝性脑病6例,两组患者均无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及肝肾综合征病史。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治疗组238~472μmol/L(平均319.17μmol/L),对照组215~461μmol/L(平均302.67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治疗组≤40%~>30%34例,≤30%~>20%10例,≤20%4例;对照组≤40%~>30%37例,≤30%~>20%8例,≤20%3例。  1.3血清病原学检查 

4、 治疗组:乙型肝炎42例(占87.5%),丙型肝炎1例(占2.08%),戊型肝炎5例(占10.42%),两种以上病毒合并感染3例(占6.25%);对照组:乙型肝炎39例(占81.25%),丙型肝炎无,戊型肝炎9例(占18.75%),两种病毒以上感染1例(占2.08%)。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原。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10%葡萄糖,内加多种维生素及能量合剂,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苦黄,酌情输注新鲜血浆和人血白蛋白,应用14氨基酸或六合氨基酸,并防治出血、感染、脑水肿、肝性脑

5、病及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针16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可连续应用2个疗程以上。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比较  见表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发生主要并发症25例(41例次),占52.0%;对照组发生主要并发症37例(59例次),占70.8%。部分患者出现两种以上主要并发症。两组比较,χ2=6.56,P<0.05,差异有显著性。表1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比较(略)  2.2两组病死率比较  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治疗组

6、50%(2/4),对照组75%(3/4);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治疗组36.5%(15/41),对照组57.5%(23/40);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治疗组66.67%(2/3),对照组100%(4/4)。因各型重型肝炎样本数较小,未分别作统计学处理比较。治疗组总死亡19例(占39.58%),治愈29例(占60.42%);对照组总死亡30例(62.50%),治愈18例(占37.50%)。两组病死率比较,χ2=5.04,P<0.05,差异有显著性。  2.3副反应  治疗组出现浮肿2例(给利尿剂后缓解),低钾

7、1例(给予口服补钾后纠正),高血压1例(给予口服降压治疗),未出现其他明显副反应,不影响治疗。  3讨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多数学者认为肝细胞的损伤并非单纯由肝炎病毒所致。国内外学者已经认识到病毒启动机体免疫机制造成原发肝损伤,内毒素及其炎性介质导致二次肝损伤,最终引起肝细胞坏死或凋亡,其中肝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提示临床上以药物阻断肝细胞凋亡可治疗重型肝炎[1,2]。复方甘草酸苷能抑制各种因素介导的炎症反应及通过稳定线粒体膜抑制细胞色素C释放及其随后Caspase—3的活化,从而阻断肝细胞凋亡的

8、进程[3]。复方甘草酸苷含有甘草酸次酸和2分子葡萄糖醛酸,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炎、抗变态反应的治疗,具有类激素样作用[4],其机制与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保护肝细胞膜、免疫调节、诱生干扰素等作用相关。复方甘草酸苷被证实能抑制肝细胞凋亡及坏死过程,并能使变性的肝细胞恢复及未受到损伤的肝细胞得到保护和促进肝细胞再生,从而使重型肝炎的肝细胞坏死面积缩小。本观察结果,证实复方甘草酸苷在重型肝炎的治疗中有确切的疗效。【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