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ID:25891090

大小:6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3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_第1页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_第2页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_第3页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_第4页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_第5页
资源描述: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面瘫面瘫(口涡,口癖)是指颈乳突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属西医的面神经炎。一诊断标准㈠症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两侧)周围性面瘫,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等。㈡体征:本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急性发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减少或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症。部

2、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三)鉴别诊断:本病需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中枢性面瘫表现为一侧口角歪斜,而眼睛及其以上不受影响,多伴有一侧肢体偏瘫。二,治疗取穴:①主穴: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四白,地仓,颊车,颧髎,下关,健侧合谷。 ②配穴: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

3、施行补法。⑵电针:取阳白、丝竹空、顴髎、地仓、颊车等穴通电30分钟。物理治疗:是最主要、针对性最强的治疗手段之一,早期可改善血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后期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面部应避免风寒,戴口罩,注意保暖;忌食辛、香、燥、辣之品;因眼睑闭合 不全,必要时应戴眼罩,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自我锻炼:如湿毛巾热敷、表情动作及咀嚼练习等。二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症,

4、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中青年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统称。 (一)诊断: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起病形式、发病年龄、诱因、先兆症状等特点多可做出正确的诊断。  1、以神志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2、多急性起病。 3、病发多有诱因,病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先兆症。 4、好发年龄以40岁以上多见。 5、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二)症状:  

5、  本病具有神志障碍、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三)治疗:主症:半身不遂:调和经脉、疏通气血 处方:大肠、胃经腧穴为主,辅以膀胱、胆经穴位。取穴: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可轮换取肩髃、肩贞、臂蠕、阳池等穴。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三阴交,昆仑,可轮换取风市、绝骨、腰阳关等穴。    兼症加减:中风不语及吞咽困难:廉泉、翳风、风池等;认知障碍、痴呆:取穴百会、四神聪、四关穴等(体针+头皮针配合运用);口角流延:取穴地仓、迎香、承浆点刺金津、玉液等;尿失禁、尿储留:取穴天枢、大横、气海、关元等;肌痉挛——肌张

6、力较高患者针刺阴经为主,阴经和阳经对刺——降低肌张力。 三眩晕由于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 眩晕是现代医学中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症状,常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及贫血等。 (一)诊断: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4、查血红蛋白,红细胞数

7、,测血压、作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谱勒等项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可作CT、MRI检查。 5、应注意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二)症状: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三)针刺疗法取穴百会,四神聪、颈夹脊,风池、翳风、太阳,太冲、足三里、三阴变。四漏肩风(肩周炎)本病多因营卫虚弱,筋骨衰颓,复因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受到长期压迫,遂至气血阻滞而成肩痛。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痠重

8、疼痛,运动受限为主症。患处发生轻度肿胀,甚则关节僵直,肘臂不能举动。(一)诊断:(1)肩部疼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