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摄集分别品》word版

《第七摄集分别品》word版

ID:25894031

大小:73.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3

《第七摄集分别品》word版_第1页
《第七摄集分别品》word版_第2页
《第七摄集分别品》word版_第3页
《第七摄集分别品》word版_第4页
《第七摄集分别品》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摄集分别品》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佛教书籍网->书库首页->阿毗达摩·摄阿毗达摩义论上一页

2、返回书目

3、下一页

4、加入书签

5、推荐本书

6、返回书页第七  摄集分别品    第七摄集分别品    一、摄不善    二、摄杂    三、摄菩提分    四、摄一切    第七摄集分别品    已说七十二(注1),有自性基法;    我今将说集,彼等相应法。    当知摄集有四种:即摄不善、摄杂、摄菩提分、摄一切。    一、摄不善(注2)    (摄集)云何?先说摄不善中有四漏:即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    四暴流:即欲暴流、有暴流、见暴流、无明暴流。    四轭:即欲轭、有轭、见轭、无明轭。    四系:

7、即贪欲身系、嗔恚身系、戒禁取身系、执此是实身系。    四取:即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    六盖:即欲贪盖、嗔恚盖、昏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无明盖。    七随眠:即贪欲随眠、有贪随眠、嗔恚随眠、慢随眠、见随眠、疑随眠、无明随眠。    在经中的十结:即欲贪结、色贪结、无色贪结、嗔恚结、慢结、见结、戒禁取结、疑结、掉举结、无明结。    在论中另有十结:即欲贪结、有贪结、嗔恚结、慢结、见结、戒禁取结、疑结、嫉结、悭结、无明结。    十烦恼:即贪、嗔、痴、慢、见、疑、昏沉,掉举、无惭、无愧。    在此漏等之中,欲与有之名,即以它们为所依的渴爱之意。如

8、是戒禁取、执此是实及我语取(三种),即转起的恶见。    诸漏与暴流,以及轭与系,    实际唯三种(注3),取二盖有八(注4),    随眠合为六(注5),结亦唯有九(注6),    烦恼说有十,九类摄不善。    二、摄杂(注7)    于摄杂中,有六因:即贪、嗔、痴、无贪、无嗔、无痴。    七禅支:即寻、伺、喜(P驋i)、一境性、喜(somanassa)、忧、舍。    十二道支: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邪见、邪思惟、邪精进、邪定。    二十二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女根、男根、命根、意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

9、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九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惭力、愧力、无惭力及无愧力。    四增上:即欲增上、念增上、精进增上、观(慧)增上。    有四食:即段食(第一)、触食第二、意思食第三、识食第四。    在这(二十二)根中:未知当知根为须陀洹道智,具知根为阿罗汉果智,已知根为中间的六智(注8)。命根依色、无色的差别为二种。    在(二种前)五识中(不得)禅支。在无精进心中(注9)不得诸力。在无因(心)中不得道支。在疑心中的一境性,不得(定)道(支)、(定)根和(定)力的作用(注10)。唯独于二因或

10、三因(相应)的速行(心)中,可得(四增上中的)一增上生起。    六因五禅支(注11),道支有九种(注12),    根法有十六(注13),力法说为九。    说四种增上,食亦有四种,    善等集上类,故说摄杂法。    三、摄菩提分(注14)    在摄菩提分中,有四念处:即身随观念处、受随观念处、心随观念处、法随观念处。    四正勤:即已生诸恶令断的精进、未生诸恶念不生的精进、未生诸善令生的精进、已生诸善令增长的精进。    四神足:即欲神足、心神足、精进神足、观神足。    五根: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

11、慧力。    七觉支:即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八道支: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此中,四念处可说为一正念,四正勤可说为一正精进。    欲心舍与信、轻安喜正见、    思惟与精进、三离正念定,    依自性十四(注15),区别三十七,    总摄为七类(注16)。思惟轻安喜、    舍欲心三离、此九各一处,    精进有九处(注17),念八与定四(注18),    慧五信二处(注19)。三十七种法,    此实为最上,最胜之分别。    于出世间中,具此一切法,    或无思惟喜(注

12、20)。在世间心中,    六清净转起,适当而存在。    四、摄一切    在摄一切中,有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取蕴:即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    十二处:即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    十八界:即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界、意识界、法界。    四圣谛:即苦圣谛、苦之集圣谛、苦之灭圣谛、苦灭之道圣谛。    在这里,(五十二)心所及(十六)细色(注21)与涅槃六十九法,称为法处与法界。意处分别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