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例小儿腹泻与a群轮状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1051例小儿腹泻与a群轮状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ID:25912869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3

1051例小儿腹泻与a群轮状病毒感染临床分析_第1页
1051例小儿腹泻与a群轮状病毒感染临床分析_第2页
1051例小儿腹泻与a群轮状病毒感染临床分析_第3页
1051例小儿腹泻与a群轮状病毒感染临床分析_第4页
1051例小儿腹泻与a群轮状病毒感染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1051例小儿腹泻与a群轮状病毒感染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051例小儿腹泻与A群轮状病毒感染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为小儿腹泻病因与诊疗提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病人诊断为腹泻的患儿1051例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样本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结果1051例腹泻患儿粪便检出251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3.88%;其中小于6个月患儿组阳性率为11.22%(22P196),6个月至1岁患儿组阳性率为32.17%(111P345),1~2岁患儿组阳性率34.43%(73P212),2~5岁患儿组阳性率为15.10%(45P298)

2、,男性患儿阳性率28.11%(199P708),女性患儿阳性率15.16%(52P343)。男女婴幼儿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个月至2岁患儿是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峰期,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防止滥用抗菌药物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关键词】小儿腹泻A群轮状病毒肠道菌群失调二重感染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以散发或暴发方式流行,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在我国流行范围几乎遍布全国,发病后发生腹泻,以绿色稀便或白色稀便为主,常伴有发热,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出现脱水或酸中毒而危及生命[1]。为了解本

3、县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本文对2012年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病人诊断为腹泻的患儿1051例的粪便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病人诊断为腹泻的患儿1051例新鲜粪便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1.2检测试剂及方法采集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立即送检。使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测试卡是将羊抗A群轮状病毒多克隆抗体直接包被于硝酸纤维膜上作为检测线,羊抗鼠IgG包被作为对照线。检测时样本中的轮状病毒与标记胶体金的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形成复合物。由于层析

4、作用,复合物沿着膜移动,可与包被在检测区的单克隆抗轮状病毒形成双抗体夹心免疫复合物。如为阳性标本,则可在检测区与对照区各凝集成一条红色线,如为阴性,则只在对照区形成一条红色线。用一次性干燥的塑料盒收集新鲜大便标本立即送检,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做到随到随检,同时对粪便标本做常规检验。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Chisquare检验。2结果2.11051例腹泻患儿粪便检出251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3.88%;其中小于6个月患儿组阳性率为11.22%(22P196),6个月至1岁患儿组阳性率为32.17%(11

5、1P345),1~2岁患儿组阳性率34.43%(73P212),2~5岁患儿组阳性率为15.10%(45P298),男性患儿阳性率28.11%(199P708),女性患儿阳性率15.16%(52P343)。2.2A群轮状病毒检出率与患儿年龄的关系:251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患儿,年龄<6个月者22例,占8.8%;6个月~12个月者111例,占44.2%;1~2岁73例,占29.1%;2~5岁45例,占17.9%。3讨论轮状病毒是1973年澳大利亚学者Bishop等在急性非细菌性胃肠炎儿童十二指肠粘膜超薄切片中首次发现,现归类于呼肠病毒科(Reoviridae)。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60~8

6、0mm,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双层衣壳,无包膜。负染后在电镜下观察,病毒外形呈车轮状,故名[2]。一般人群感染的HRV可分为A、B、C3组病毒,其中以A组最常见,是婴幼儿重型腹泻的首要病源。HRV通过粪-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3]。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是A群轮状病毒不能被胃酸灭活而进入肠道,侵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乳糖酶是A群轮状病毒受体,能吸附病毒并脱衣壳进入细胞内不断转录和复制,该过程使成熟柱状上皮细胞受破坏,绒毛变短、坏死、脱离。腹泻是由于乳糖和其他双糖不能被吸收而大量贮积,造成肠粘膜外渗透压的改变,使体液进入肠道,引起腹泻[4]。A群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婴幼儿严重腹泻病

7、的最主要病毒,也是婴幼儿致命性腹泻的首要原因。除非有病原学诊断依据或继发细菌感染指征,否则,不要盲目给患儿使用抗生素,不仅毫无效果,还会使病情加重。因为抗生素杀灭了肠道里的正常菌群,造成菌群失调,同时为病毒的大量复制创造了条件,使腹泻越治越重以至于出现脱水,甚至发生生命危险。本文对2012年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病人诊断为腹泻的患儿调查发现,婴幼儿感染A群轮状病毒主要集中在6个月至2岁人群,为6~24个月的年龄段更为高峰,占阳性病例的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