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ID:25943330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3

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_第1页
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_第2页
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_第3页
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_第4页
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肠道病毒(EV)可引发多种感染,并且发病又多以综合征出现,病情轻重悬殊,婴幼儿患者可暴发严重心肌炎或重症肺炎,尤其新生儿期的暴发流行可致死亡。一种综合征可由不同病毒所引起,同一种(型)病毒可以导致不同综合征是肠道病毒属病毒感染的普遍现象。患者感染肠道病毒后多数为亚临床表现,不易被发现,因此,有效而及时地作出病原学诊断难度较大。目前除脊髓灰质炎外,尚无疫苗可供预防,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因此,建立快速、简便、特异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研制广谱的抗病毒药物是今后的研究热点。现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检测技术和抗病毒药物研究

2、进展综述如下。  1肠道病毒检测  11病毒分离培养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从感染部位或传染源分离出病毒并鉴定其特异性血清型是病毒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病人粪便标本是最常采集的标本,其他如咽拭子、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心包炎患者的心包积液、手足病患者的疱内渗出液、结膜炎患者的眼部分泌物等都是常用分离病原的标本。分离时所选用的细胞系都系人源或猴源的细胞,它们都具有肠道病毒受体,对所要分离的病毒敏感。常用的有Hep-2、Hela、巨核细胞(MK)和一些猴源的传代细胞如Vero等,肠道病毒能在敏感细胞中增殖并致细胞产生病变。病毒培养对缩短抗生素治疗和住院期有积极作用,其定型

3、诊断对流行病分析有重要意义,但是,病毒的分离鉴定繁琐、费力、耗时,一般需要1周才能观察到细胞病理反应,且费用高、敏感性低,并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及实验室设备,更重要的是许多肠道病毒不能进行细胞培养,或者可以培养但不出现细胞病理效应,如柯萨奇A组病毒,往往贻误特异性治疗,同时对诊断某些肠道病毒血清型和脑膜炎的敏感性也欠佳,给临床诊断和快速检测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1〕。  12血清学鉴定分离病毒和利用组合血清中和试验是对病毒定型的重要方法。肠道病毒的血清学鉴定中,一般单份血清抗体效价无意义,因为健康人血清中都有一定效价;而取双份血清检测,恢复期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

4、升高,有诊断意义,因此,多选用组合血清。此方法在检测中不适用于早期诊断,可作为回顾性诊断;且由于肠道病毒血清型别众多,临床使用检测价值有限,而多为流行病学采用〔1〕。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或间接法检测早期病人血清中的IgM和IgG抗体,是较常用的检测指标,尤其以柯萨奇B组病毒的感染诊断较多,病毒抗原可从心、脑、脾、胰、肝和胸腺等多器官检出。  13PCR技术由于各型肠道病毒具有共同基因组序列,因而PCR技术问世后即被用于检测肠道病毒。PCR可检出几乎所有血清型。PCR检测材料用量少、快速、灵敏度高且具特异性,并可通过设计不同的引物进行病毒

5、分型,用于检测相当宽的肠道病毒血清型。EV-PCR一般可在收到标本后5~24h内提供诊断结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诊断技术〔2-5〕。EV-PCR比传统细胞培养法的检出率高。原因是不论病毒活性在标本处理过程中是否失活,或病毒增殖过程中形成的缺陷性病毒能否感染细胞而影响培养结果,其核酸相对稳定仍能被检出。Sailtion〔4〕等和Muir〔5〕等分别报道PCR从脑脊液、血、尿、粪、咽拭标本中检出肠道病毒,其灵敏度达88%~100%,特异性为83%~97%。与细胞培养法比较,PCR检出率明显提高,估计敏感性增强10~1000倍。在临床检测方面,Manzara〔6〕等用

6、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综合方法,从临床标本中检测肠道病毒,并予以定型。Craig〔7〕等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与PCR比较,证实了二者的互补性。Billaud〔8〕等建立的PCR方法可同时检测并区别上呼吸道标本中人轮状病毒和肠道病毒,拓宽了PCR的应用。在公共卫生监测方面,Gantzer〔9〕等用PCR对废水中的肠道病毒进行检测,废水经过玻璃粉或玻璃棉处理,吸附、浓缩后用RT-PCR技术使肠道病毒检出率大大提高。Kellogg〔10〕等人建立的RT-PCR-DNA酶免疫法(RT-PCR-DEiA),可进一步缩短检测时间,其特点是用一种对热稳定的rT

7、h聚合酶代替转录酶和Taq聚合酶,用地高辛-dUTP标记终产物,然后用微孔杂交法验证,所需时间不到4h。Jean〔11〕等发展了基于核酸序列扩增的酶联免疫吸附法(NASBA-ELISA),其为一种恒温的RNA扩增技术,整个扩增过程在40℃下进行,标准的反应体系包括禽类成骨髓细胞瘤毒(AMV)逆转录酶、T7RNA合成酶、Rnase-H,dNTP,NTP、2个特殊的引物和适宜的缓冲液,然后用酶联免疫法对扩增产物进行证实,其优点在于直接对RNA扩增,不需要热循环仪,无需特殊的仪器,已成功应用于水果、蔬菜中甲型肝炎病毒(HAV)的检测。近年出现的荧光实时定量PCR应

8、用与靶序列直接结合的荧光探针可将生成的RNA加以定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