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论文

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论文

ID:24867042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6

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论文_第1页
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论文_第2页
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论文_第3页
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论文_第4页
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论文肠道病毒(EV)可引发多种感染,并且发病又多以综合征出现,病情轻重悬殊,婴幼儿患者可暴发严重心肌炎或重症肺炎,尤其新生儿期的暴发流行可致死亡。一种综合征可由不同病毒所引起,同一种(型)病毒可以导致不同综合征是肠道病毒属病毒感染的普遍现象。患者感染肠道病毒后多数为亚临床表现,不易被发现,因此.freeliltion〔4〕等和Muir〔5〕等分别报道PCR从脑脊液、血、尿、粪、咽拭标本中检出肠道病毒,其灵敏度达88%~100%,特异性为83%~97%。与细胞培养法比较,P

2、CR检出率明显提高,估计敏感性增强10~1000倍。在临床检测方面,Manzara〔6〕等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综合方法,从临床标本中检测肠道病毒,并予以定型。Craig〔7〕等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与PCR比较,证实了二者的互补性。Billaud〔8〕等建立的PCR方法可同时检测并区别上呼吸道标本中人轮状病毒和肠道病毒,拓宽了PCR的应用。在公共卫生监测方面,Gantzer〔9〕等用PCR对废水中的肠道病毒进行检测,废水经过玻璃粉或玻璃棉处理,吸附、浓缩后用RT-PCR技术使肠道病毒检出率大

3、大提高。Kellogg〔10〕等人建立的RT-PCR-DNA酶免疫法(RT-PCR-DEIA),可进一步缩短检测时间,其特点是用一种对热稳定的rTh聚合酶代替转录酶和Taq聚合酶,用地高辛-dUTP标记终产物,然后用微孔杂交法验证,所需时间不到4h。Jean〔11〕等发展了基于核酸序列扩增的酶联免疫吸附法(NASBA-ELISA),其为一种恒温的RNA扩增技术,整个扩增过程在40℃下进行,标准的反应体系包括禽类成骨髓细胞瘤毒(AMV)逆转录酶、T7RNA合成酶、Rnase-H,dNTP,NTP、2个特殊的

4、引物和适宜的缓冲液,然后用酶联免疫法对扩增产物进行证实,其优点在于直接对RNA扩增,不需要热循环仪,无需特殊的仪器,已成功应用于水果、蔬菜中甲型肝炎病毒(HAV)的检测。近年出现的荧光实时定量PCR应用与靶序列直接结合的荧光探针可将生成的RNA加以定量,其特点为检测快速(从样品准备到数据分析只有3h)、敏感性强、扩增产物可直接定量、密闭系统防止交叉污染等,这些优点奠定了其在肠道病毒检测中的广阔应用空间。Nijhuis〔12〕等利用肠道病毒属基因组5′端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引物,能够检测出肠道病毒属的所有血清

5、型,并且与RNA科其他属(肝炎病毒属、副埃可病毒属)病毒无交叉反应,对来自临床的样本如血清、血浆、鼻咽拭物、脑积液等检测结果显示,其灵敏度与病毒的组织培养相当,甚至更好。使用TaqManPCR具有自动化、易标准化的特点,使其可能成为病毒检测中组织培养的替代方法。2抗肠道病毒药物21普拉康纳利普拉康纳利(Pleconaril)〔13〕为近年来首先试用于临床的、仍在研究的可抑制肠道病毒复制的药物。该药口服吸收良好,具有广谱抗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活性,其主要通过与病毒的蛋白衣壳结合而干扰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脱壳

6、〔13〕,能对90%以上的肠道病毒血清型起作用〔14〕。该药在鼻分泌物及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浓度比血清浓度高数倍,因而更适用于肠道病毒呼吸系统感染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普拉康纳利已经被应用于肠道病毒呼吸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危及生命的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及免疫缺陷者的慢性肠道病毒感染等疾病中,临床显示有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等效果,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恶心及腹痛,多可以耐受。该药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候选药,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肠道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22蛋白酶抑制剂肠道病毒所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属(P

7、icornavirus)病毒的侵染细胞后,其基因组首先转录成1个前体蛋白多聚体,而该多聚体需要在病毒3C蛋白酶的裂解作用下才能产生其他结构蛋白和蛋白酶,完成整个生命周期。3C蛋白酶是Picornavirus病毒属病毒复制所必需的特异性蛋白酶之一,同时对其基因组研究发现,编码3C蛋白酶的基因序列高度保守,因此,3C蛋白酶就成为抗小RNA病毒药物开发的重要靶标〔15〕。目前依据3C蛋白结构设计出的抗病毒物质有多种,其中AG7088是最有希望成为临床药物的物质之一。AG7088为抗人轮状病毒而设计,在所试验的4

8、8个血清中均有抑制效果。在细胞培养水平检测AG7088抗病毒谱的结果显示,对埃可病毒(EV11)、肠病毒(ETV70)、柯萨奇病毒(CVA21、CVB3)、巨细胞病毒(HCMVAD169)、单纯疱疹病毒(HSV-1)均有直接抑制作用,半数致死浓度(EC50)和90%致死浓度(EC90)分别为0003~0081μmol/L和0018~0261μmol/L,而其毒性浓度为>1000μmol/L,治疗系数为12346~3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