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新稿)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新稿)

ID:25949476

大小:88.0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3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新稿)_第1页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新稿)_第2页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新稿)_第3页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新稿)_第4页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新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新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怒吼吧,黄河》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民族之魂”,训练重点是“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怒吼吧,黄河》这篇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大型名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及其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现了他们旺盛的革命激情和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文章情绪激昂,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力,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

2、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3、完成两篇拓展阅读,即《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的歌词和《吉鸿昌》,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精神。教学难点: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四、教学准备PPT课件与相关音乐、文字资料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1、播放《黄

3、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2、谈话:同学们,知道这首歌吗?(生《黄河大合唱》)对,这首歌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这部音乐作品曾经鼓舞了无数中国人民的斗志。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音乐巨作——《黄河大合唱》。我们先来学习第19课《怒吼吧,黄河》(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齐读)1、了解预习情况。师:相信大家在课前都进行了预习,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生回答)4、师提问:再看这个课题,哪个字吸引了你的眼球?(生答“怒”字)你怎么理解这个“怒”字?谁在怒吼?(生答“黄河”

4、)课文单单只是写黄河在怒吼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一)精品细读,感悟理解1、自读课文,把握内容(1)提出要求。师:(课件出示“自读提示”)谁来读一下“自读提示”?(指名读)清楚了吗?(生)那就开始读文吧。(自读提示:①关于《黄河大合唱》的创作,作者写了哪些具体事例呢?②结合文中重点语句,想一想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样的人?学习建议:感受深的语句,勾画下来多读几遍,适当作以批注。)(2)学生读文并思考。(3)集体交流。①关于《黄河大合唱》的创作,作者写了哪些具体事例呢?(生回答并板书:创作原因、朗诵歌词、创作曲

5、谱、演出成功)②这四个具体事例,作者重点写了哪两个事例?(生答:前两件事)③师过渡:好,那我们就重点研读前两个事例。2、合作读文,感悟理解(1)师:各组从前两个事例中选择一件具体事例,进行品读。(2)小组准备汇报。(交流~板书~安排)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1)理解创作的原因a.了解创作背景,理解“相持阶段”的意思;b.黄河壶口瀑布的视频(图片);c.品析反问句的好处;(2)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a.提问:诗人的朗诵,让你们体会到了那些情感?(激动、欢快、悲伤、愤怒)b.诗人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

6、?会在他的作品中写些什么呢?(生猜测)c.请大家看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下作品的内容(课件出示,师讲解),看看诗人的创作跟你想象的一样不;再把书翻到96页(课件),此时,你就是诗人光未然,请带着你的激动、欢快、你的悲伤、愤怒大声朗诵《黄河大合唱》的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学生练习朗读);d.指名朗读《黄河大合唱》的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e.阅读完《黄河大合唱》的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相信大家对诗人的表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们进行一分钟速读。(生速读)我来了解一下读的情况(反馈)f.接下来让

7、我们一起配合读第四自然段,我读提示语,你们补充横线后边的内容(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并对文本补白);【1939年3月11日的晚上,皎洁的月光柔和地洒在大地上。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他坐在靠窗户的土炕上,面前摆了一张桌子,上面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他手里的歌词稿。他的声音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抗敌演剧队队员们的每一颗心,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当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整个窑洞——

8、。随即,——。】g.(课件出示句子:当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整个窑洞一片寂静。随即,掌声响彻窑洞。)师:“寂静”和“响彻”是一对反义词,放在这里不矛盾吗?(生回答)h.师:的确,像你们理解的那样,诗人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对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完全倾注在歌词中。这是诗人在怒吼(板书:诗人)。他的朗诵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更感染了作曲家冼星海。4、理解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