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仁礼关系看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

从仁礼关系看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

ID:25982617

大小:51.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4

从仁礼关系看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_第1页
从仁礼关系看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_第2页
从仁礼关系看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_第3页
从仁礼关系看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_第4页
从仁礼关系看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仁礼关系看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仁礼关系看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读《论语》有感孔子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陬邑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其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尤其是政治哲学思想,自汉武帝以后,就一直受到统治者的推崇,被树立为正统,成为最名副其实的“显学”。尤其是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一直为封建统治者所标榜,是我国封建社会进行政治统治的理论基础。但是孔子主张“述而不作”(《论语·述而》),遗留下来的只有《论语》记载的只言片语。所以,一部《论语》就成为研究先秦儒家学派和孔子政治哲学思想最真实、最宝贵的材料。一、孔子政治哲学思想

2、的主要内容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是以“仁”、“礼”为核心的秩序和规范;注重道德的导向作用,施政过程中以教化为主,刑罚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事务时,强调华夷之辨,标榜华夏正统。(一)重视仁“仁”是孔子政治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梁启超曾经说过:“儒家言道言政,皆植本于仁”。[11]“仁”这么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仁”呢?《论语》中孔子提到“仁”的地方多达109处,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仁”,但“仁”最为核心的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所谓“爱人”,最直观的就是爱自己的亲人

3、:“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论语·学而》)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特征,以农业家庭小生产为基础的,在这种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下,“爱亲”是对一个人最基本、最直接的道德要求,所以,中国古代的官员如果被曝出对父母不孝、对兄弟不又爱的消息来,就一定会受到御史的弹劾,甚至有可能丢官。因为在整个社会看来,一个人对自己的亲人都没有爱,又怎么能对老百姓有爱呢。这就是所谓的“爱民如子”了。当然,孔子所谓“爱人”不可能仅仅是爱亲人,而是爱一切人。孔子的“爱人”是超越了血缘的,是爱所有人,包括上层贵族,普

4、通劳动人民,甚至下层的奴仆,是一种泛爱。所谓“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6这种“爱人”精神表现在施政过程中就是以民为本,就是爱民。季康子曾向孔子请教是否可以用杀戮的手段来治理国家,孔子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颜渊》)这就是爱民,也就是爱惜人民的生命,“以不教之民战,是谓弃之。”(《论语·子路》)但是,惜生绝不是孔子所说的“仁”的全部意蕴,“仁”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安民”。《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郑国子产和齐国管仲的评价:孔子认为子产“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论语·公冶长》),但只能是个“惠人”,(《论语·宪问》)而管仲“有三归”、“不知礼”(《论语·八佾》)却是个“仁人”。为什么呢?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和诸侯,不以兵车”,(《论语·宪问》)给人民以较长时间的安定,至于“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孔子认为这已经突破了“仁”的范畴,计入了“圣”的境界,恐怕尧、舜都未能完全做到。这就是所谓的君子惠人,仁者安民,圣人济众。(一)强调礼孔子生活的春秋末年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纷乱的时代,礼乐崩坏。人间旧的秩序全部被打乱,新的秩序尚未被建立。孔子认为,在这

6、种情况下,要想安民,就必须保证社会的稳定,而要保证社会稳定就必须有一套行为规范来维系。经过苦苦追寻,最后孔子找到了这套行为规范,那就是“礼”。这里的“礼”具体来说是“周礼”。孔子认为当时的社会之所以战乱不休,就是因为礼乐崩坏。礼乐征伐不是自天子出,而是自诸侯出。孔子认为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源,所以孔子特别强调“礼”,特别强调尊卑,特别强调秩序。孔子认为天子有天子的礼,诸侯有诸侯的礼,大夫有大夫的礼,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要遵守自己的礼仪,不能逾制。天子不能用诸侯、大夫的礼,而诸侯、大夫更不能用天子的礼了。所以有了“相雍辟

7、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论语·八佾》)因为《雍》这首诗是天子专用的礼乐,在鲁国只有君主可用,所以孔子指责三家大夫哪里配得上动用这样的礼乐,实际要求人们按照礼的法则来行事,开展与自身地位相符的活动。[12]孔子的“礼”与“仁”是密不可分的,孔子强调要复周礼,“礼”的规范性不可改变,“礼”的精神必须贯彻于整个教化过程中,必须重建西周社会那种在“礼”6的规范下有秩序的社会,人民才能安定。所以,仁者必须以遵循礼制为出发点,以重建礼制社会为归宿。所谓“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一)为政

8、以德在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中,强调德的导向作用。他说“君子之德风,小民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突出了道德的导向示范作用,体现了为政者的品性和人格对臣民的潜在影响十分重要。[13]孔子强调德治,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如果以德政来教化人民,就会收到众星捧月的效果。同时,孔子还反对一味以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