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曲及其与古典诗歌的关系

岔曲及其与古典诗歌的关系

ID:25992708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4

岔曲及其与古典诗歌的关系 _第1页
岔曲及其与古典诗歌的关系 _第2页
岔曲及其与古典诗歌的关系 _第3页
岔曲及其与古典诗歌的关系 _第4页
岔曲及其与古典诗歌的关系 _第5页
资源描述:

《岔曲及其与古典诗歌的关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岔曲及其与古典诗歌的关系[岔曲及其与古典诗歌的关系]岔曲及其与古典诗歌的关系姚颖内容提要:岔曲作为满族特有的曲种和独有的曲调,一直为京城百姓所喜闻乐见,其中的抒情短章更是汲取了我国古典诗歌的营养,岔曲及其与古典诗歌的关系。以写景类抒情岔曲和咏物类抒情岔曲为例,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岔曲与古典诗歌的渊源关系,可以发现抒情岔曲既典丽又创新的艺术特点.关键词:岔曲古典诗歌抒情咏物创新·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一、岔曲概说岔曲,作为满族特有的曲种,起源于清初,流行于北京地区。早期岔曲到清乾隆时期已经兴盛。乾隆六十年(1795)在

2、北京出版的《霓裳续谱》收入北京、天津流行的杂曲曲词622首,其中岔曲就有148首之多,说明岔曲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曲种。另外,岔曲,还指清朝八角鼓、单弦的主要曲调,用作曲牌联套体的曲头和曲尾;同时也可单独演唱。它是乾隆年间流行于北京曲艺班社里的一种俗曲,有平岔、慢岔、起字岔、垛字岔、西岔、数岔等多种曲调,内容多是模拟女性第一人称的情歌。清末民初以后,岔曲成为单弦演员在演唱正式曲目之前加演的小段。由于它自身在词曲和结构形式方面的特点,使其仍活跃在今天的曲艺大舞台上.传统岔曲曲目数量较多,按曲词内容可以分为六大类:一是描写四季天然

3、景色和田园风光的,如《春景》、《秋景》、《踏雪寻梅》等;二是才子佳人抒发情意的,如《换却罗裙带》、《怕到黄昏》等;三是各种赞、赋,如《赞松》、《赞剑》、《清明赋》、《秋声赋》等;四是根据小说、戏曲故事改写的,如《太虚幻境》、《潇湘馆》、《拷红》等;五是描摹景物及游戏文字,如《说风不露风》、《曲牌名》、《百戏名》、《反风雨归舟》、《反赞剑》等;六是喜庆贺词,如《喜千秋》、《喜报三元》、《福增寿添》等。本文所涉及到的主要是赞、赋类和描摹景物类的岔曲,即抒情岔曲。这些岔曲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我国古典诗歌、特别是抒情诗的养分,同时在形式上

4、有突破,内容意境上有发展.二、写景类抒情岔曲古典诗歌状物主要是为了抒情,诗歌抒情方式有多种,如直接抒情和借物咏怀。由于岔曲大都较短,所以其题材以抒情、咏物为主。据徐亮对岔曲的分类统计(1),景物类岔曲27l首、赞赋类213首、缀言类228首、闺情类76首、遣怀类铝首、世风类159首、吉颂类64首、余类35首,以叙事为主的史稗类仅有90首,占总数的7.6%。无论上述分类是否被公认,总之叙事类岔曲只占少数.以景物类岔曲为例,通过以下的文本,我们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其借景抒情的诗歌机理.春景春日睛和,丽景偏多,桃红雨润,社会文化论文《岔曲

5、及其与古典诗歌的关系》(..)。柳绿烟拖.帘外呢喃燕子歌,万紫千红都竞艳,无限的良展美景多、多佳趣,但则见远山舍笑,碧水生波。乳燕双抛剪,流莺百啭歌,鸟语声声唱和,花香处处婆娑。骚人韵士蹯芳径,牧童樵子戏山坡。真正是,大块文章遍六合.夏景夏日炎炎,薰风自南,榴开似火,荷叠如钱.扁舟恰放浅水边,弹琴饮酒长空望,不觉的洗却了俗、俗尘万斗,豁胸襟,凡虑消融似神仙.秋景金风凉爽,秋景悠然,东篱菊绽,枫叶初丹.欣闻林外蝉声咽,晴空雁字在云间。猛然看,秋山如妆秋水净。秋云似罗片片连。趁此际,性怡然,采菊花,摧小篮;采荷菱,乘小船。到晚来,一

6、轮明月、月光如水,遥望着,秋江之上水如天.冬景朔风阵阵,时值严冬,梅开岭上,松秀高峰.时观瀑布悬崖挂,滚滚珠抛戛玉声。霎时间,碧落寒云、寒云四布,郊原外,冷气生,人皆袖手,冻鸟难呜。雪花大如掌,似玉舞当空,鹅毛片片,鳞甲层层,浑如盐漫洒,更似絮随风。斯时也,骚人正好围炉咏,呼童扫雪把茶烹。o四季,是时间运转的年轮,是时序更迭的路标。无论春的绚丽,还是夏的繁花,无论秋的收获,还是冬的圣洁,无不显示出造物主的神奇与智慧、隽永与魅力。以上所选的四首岔曲就分别是以四季为题,为我们描绘了春、夏、秋、冬的不同图景。春天,桃红柳绿,燕子呢喃,

7、百花争艳,骚人韵士及牧童樵子纷至沓来,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夏日,石榴花开,荷叶茂密,泛舟饮酒,好不逍遥;秋天,菊花绽放,层林浸染,雁字回时,水波宁静,别有一种凄凉,一种忧伤;冬季,寒风阵阵,霜梅傲雪,青松挺拔,正是围炉品茶,饮酒赋诗的好时节.无论是这些岔曲的意境、描写还是语言,都带有浓郁的古典诗词的气息,趋于典雅。其实岔曲的作者,词章修养高下各有不同,但是由于它的特殊功用和体制特色,受到了统治阶层的喜爱,在他们的倡导下,“词臣们很快写出许多歌颂皇恩,祝贺喜庆的吉祥段子,以及四季节令,风花雪月,渔樵耕读,改编古诗文和戏曲小说的岔

8、曲,这些禁中承应之作是岔曲的一个支流。”③应该说,这些宫廷岔曲,虽然吸引了一批文人雅士参与创作,文学底蕴较为深厚,章法语言上工整典丽,行文遣词上巧妙多变,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形式大于内容”,也就是“典雅有余而动人不足”,真正情感真挚、有感而发的佳作并不多。“文章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