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孺师与吐鲁番文书

唐长孺师与吐鲁番文书

ID:26000522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4

唐长孺师与吐鲁番文书_第1页
唐长孺师与吐鲁番文书_第2页
唐长孺师与吐鲁番文书_第3页
唐长孺师与吐鲁番文书_第4页
唐长孺师与吐鲁番文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长孺师与吐鲁番文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唐长孺师与吐鲁番文书[编者按]在中国史研究领域,隋唐史研究不仅大师辈出,成绩卓著;同时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独到的治学经验,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治学方法,为史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东西。为了总结和继承这些宝贵的学术遗产,中国唐史学会、武汉大学三至六世纪研究所与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了以“唐长孺、胡如雷先生与隋唐史”为题的学术研讨会,在20世纪学术背景下,对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等三位隋唐史大家的史著、史识及治学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对于认真总结20世纪中国隋唐史的研究史,全面认识我国目前

2、隋唐史研究的现状,关注当前这一领域里的各种热点问题,从学术大师的治学经验中汲取有益的启示,积极推动隋唐史研究取得新的突破都具有重要意义。本刊选登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五篇论文和一篇综述文章,以飨读者。论文联盟.L.编辑。[摘要]朱雷通过回顾唐长孺领导敦煌吐鲁番文书整理出版的整个过程,介绍了古代1975年4月底,唐师始成行赴新疆,先期带通晓英语、日语,熟知典籍年近六旬的谭两宜先生和我去乌鲁木齐。唐师去了吐鲁番哈拉和卓、阿斯塔那墓葬区,看到发现文书的古墓,也参观了交河、高吕两座古城,激动不已。但就在去南疆的库

3、车后,因乘坐手扶拖拉机挂带的斗车上,行走在路况极差的“机耕道”上,强烈的颠簸致使右眼眼底出血,造成失明。由于新疆医疗条件差,唐师不得不返回北京,住进工农兵医院(即同仁医院)诊治。我与谭两宜则留新疆继续工作,谭两宜负责清理博物馆藏文书登记,我则又下吐鲁番地区博物院,清理、拼合、录文其所藏文书及墓志。期间,王冶秋又专门给国务院写报告,提出由唐师负责,带领专班人员,整理吐鲁番文书。李先念副总理批示“拟同意”,又经邓小平副总理圈阅,遂决定将此项工作转至北京进行。我与谭两宜在9月底结束新疆工作,于10月初到北

4、京,在医院了解到唐师本因深度近视,视网膜极易脱落,因眼底出血,造成晶体混浊,复明有难度,直到11月15日唐师才出院。这时,新疆博物馆也将馆藏文书装箱运到北京,参加整理工作的各路人马也陆续抵达,唐师开始全身心地投入领导整理工作。在唐师指导下,我根据1962年冬在唐师指导下所作敦煌文书录文校补的体会,以及1974年、1975年在新疆初涉吐鲁番文书整理的点滴体会,加上学习历史所1958年所编《敦煌资料》第1辑,以及日本所出《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资料》上、下册,吸取、借鉴其有益的方法,草拟了一个“录文须知”。

5、经整理组讨论,定下了一个共同遵守的工作原则。面对近万片的残片,首先要在辨识的基础上,作出准确录文,而录文和碎片的拼合是两项最基本的工作。但出于文物保护的要求,最开始还必须仅据那些照、洗并不高明的小照片,做录文与拼合。唐师也和大家同样拿着小照片去做录文工作,但由于右眼已失明,左眼戴镜矫正也只有0.3度,困难远非常人所能想象。最后,唐师发现若在照片背后用台灯照射,正面看起来就比较清晰,这一经验也为大家所仿效。在录文核对,以及准确进行碎片的拼合时,就要接触原件了,而这些出自千余年前古尸身上之物,其中不少还

6、有血污等因素,辨识既难,且多有尸臭味,甚至可能还有细菌,但唐师毫不考虑个人健康,每道工序皆不免省。我出于考虑唐师身体健康,劝他注意少接触,但唐师说:“我不看原件,怎么知道对与不对?”只好在休息时和进餐前带他去洗手。字难辨识,残片难拼合,这都是常人所难以想象得到的。而在进入“定名”、“断代”阶段,更是艰辛,因为判断文书整理成功与否的标志,主要是根据释文拼合之准确,“定名”之遵合古制,“断代”之清晰等诸方因素。其中,文书之准确“定名”和“断代”所要求的学术水准是很高的,难度因而也是极大的。故作为文书整理

7、的领导者,尤须在历史及古人们往往只看到唐先生在整理工作上的贡献,可能忽视或不知,唐先生在完成整理工作过程中,又直接培养了那些有机会参加整理工作的同志,从具体到一个字的辨识,到文书的拼合、定名、断代,以及进一步的研究,皆直接或间接得益于唐师的教诲。特别是唐师决不搞知识私有,总是毫无保留地当众讲出自己的精辟创见。当时也有人立即抢先撰文发表。我曾和唐师谈及此事,但他毫不在意,依然毫无保留的告诉大家。由于唐师的倡导和领导,开始于1974年的整理工作,至1986年春,历时十三年,终于大功告成。唐师提出对吐鲁番

8、文书的整理,是在他年届六十岁时,这时他在学术上早已功成名就,但他在学术上永不止步,永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始终保持高度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始终肩负着强烈的学术责任感。唐师长期离家,持续十年在北京校点“北朝四史”是这样;远赴新疆,克服目疾的折磨,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内主持吐鲁番文书的整理工作更是如此。在唐师身上,可以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忘我”的精神,什么是真正的学人风范。1976年,唐山大地震。唐师虽有惊无险,并因避震人住故宫武英殿,接着又带领整理组转到上海继续工作,直到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