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德育现状的改进及其思考

对我国德育现状的改进及其思考

ID:26010098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4

对我国德育现状的改进及其思考  _第1页
对我国德育现状的改进及其思考  _第2页
对我国德育现状的改进及其思考  _第3页
对我国德育现状的改进及其思考  _第4页
对我国德育现状的改进及其思考  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我国德育现状的改进及其思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我国德育现状的改进及其思考【摘要】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时指出,要注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表明我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为此,对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逐个进行分析,包括德育内容、德育效果、德育工作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举措,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德育现状改进思考    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时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心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

2、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报告不仅强调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而且指明了当前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表明了我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为此,对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举措,则显得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中国的德育现状分析    1.中国的德育内容分析  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

3、包括三部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其中政治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包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以及十七大提出的个人品德教育。  我国的德育内容强调,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意识与能力的合格公民,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倡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和现实问题,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以及

4、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奠定学生的做人基础和适应社会的道德意识。  在德育内容上,我国一向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但是我们更应该把崇高的偶像崇拜落实到现实的道德生活中,大力提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人们树立爱国心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形成全社会自律自爱的良好风尚,走出社会公德的困顿状态,为推进伟大的社会实践奠定牢固的道德基石。  2.中国的德育效果分析  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了与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就高校来说,“两课”(即

5、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该课程担负着向学生系统有效地灌输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任务。  在现实中国的学校道德教育方式上更强调系统的教育、理论的灌输,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使道德教育具有强调政治性、注重统一性和规范性的特点。这种单一保守的理论灌输式教育,实际上常常出现教育上对其“言者淳淳,听者藐藐”,甚至引起逆反情绪。更为严重的是,过分强调这种教育方式,教师以独断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教条,可能培养出顺从听话的“乖学生”,但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步出学校,踏入社会,遇到问题往往会无所适从。  

6、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德育过程大众化、德育内容逃避化现象普遍存在。在德育过程中,“大班”教育现象严重,这种大众化教育,注重的只是学生的共性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德育思想的形成。二、加强和改进我国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    在我国道德教育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德育目标与现实需要严重脱节,加上我国公民的德育水平普遍较低,党和政府对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又特别的重视,为此,有必要对加强和改进我国的道德教育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  1.加强教师的德育水平,建立权威道德教育。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

7、管理者和示范者,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具备过硬的知识功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此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教师通过自身素养的提升,树立其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使得其教学效果达到“影视”教学、“专家”教学效果。  2.实行德育过程个性化,德育内容需要化。改变大学里面的“大班”教育,实行“小班”教育,注重个体的个性发展,提高德育教学效果;注重教材内容,不忽视、不“跳跃”与学生切身需要相关的德育内容,对学生真正需要了解、希望授予的知识高度重视、认真授课,如:性知识教育、大学生恋爱观婚姻观、网络伦理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等。

8、  3.引导个人树立正确的需求观。针对学生面对各种道德问题和价值冲突的抉择困难现象,可以采取“价值澄清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传递社会文化所既有的价值观,让其明白符合社会标准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