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ID:26030352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4

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及护理体会_第1页
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及护理体会_第2页
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及护理体会_第3页
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及护理体会_第4页
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及护理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及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及护理体会【关键词】腹部手术  一次性患者自控镇痛泵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新型镇痛方法,在临床上很受外科患者的欢迎。自控镇痛技术(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与传统肌肉注射麻醉镇痛药相比,PCA具有用药效果好、起效快、药物浓度维持恒定的优点。2005年1~7月我科对99例腹部手术患者应用自控镇痛泵镇痛,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镇痛期间的观察护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9例,男59例,女40例,年龄26~78岁,平均53岁。其中胆囊切除术23例,胃癌根治术47例,结肠直肠手术20例,其他9例。  1

2、.2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左侧卧位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管,待手术结束后连接镇痛泵,将止痛药物注入泵内,镇痛泵以2ml/h的速度给药,如果患者感到疼痛时,自行按压与PCA装置相连的给药键,它就将适量的镇痛药注入体内。药物的调配,镇痛泵的安装以及拆除,均由麻醉师执行。  2结果  根据WHO疼痛分级标准[1]:0级完全无痛;Ⅰ级轻度疼痛;Ⅱ级中度疼痛;Ⅲ级重度疼痛,不可忍受。观察组99例,0级34例,Ⅰ级61例,Ⅱ级4例,Ⅲ级0例,优良率(0级+Ⅰ级)达到95.96%,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患者因疾病、手术安全、术后疼痛等问题,产生焦虑、

3、恐惧情绪,应鼓励和安慰患者,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使患者的紧张情绪有所减轻。  3.1.2掌握全面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是否稳定(包括有无休克、精神反应迟钝、瘫痪或不愿意接受PCA治疗),有无镇痛药过敏或不良反应,既往有无吸毒史或不当用药史[2]。  3.1.3术前进行PCA的宣教  向患者说明PCA镇痛泵术后止痛效果的确切性和安全性,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层次,讲解镇痛泵的优点,尤其要说明镇痛药不会影响术后伤口愈合,不会成瘾,同时教会患者简单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2术后护理  3.2.1镇痛泵管道的护理  管道是否通畅直接影响到用药剂量的准确度及镇痛

4、效果,特别在体位改变、更衣、擦浴时若有不慎都可导致管道的扭曲、打折,甚至脱落。故应认真检查管道是否在位通畅,生活护理时动作应轻柔,给予可靠固定,一般维持48~72h拔管。  3.2.2镇痛效果的观察  术后3h、6h、9h、12h、18h、24h观察镇痛效果,如效果欠佳,而且排除了管道漏液、堵塞等情况,并与自身伤口无关(如出血等问题),此时应与麻醉师取得联系,及时调整用药,以保证良好的镇痛效果。  3.2.3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  术后硬膜外镇痛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为1%[3],所以术后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在血压平稳的前提下,术后第1天予以半卧

5、位有利呼吸,并给氧12~24h。观察组中有1例在镇痛泵使用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通过暂时关闭镇痛泵、连续静脉输液、吸氧等对症治疗,血压恢复正常后,调整用药剂量继续使用,血压保持平稳。故术后应每30min监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测6h后改q3h,直至管道拔除。若出现异常,及时与医师或麻醉师联系。  3.2.4观察患者恶心、呕吐的情况  一部分患者由于放置胃肠减压对咽喉部的刺激,再加上阿片类药物对延髓呕吐中枢化学感应器起兴奋作用,故易引起恶心、呕吐。但呕吐时可引起腹压增高,导致切口剧痛,甚至有伤口出血、裂开的危险,故应指导患者做深呼吸,用双手按压在切口两侧,以保护伤口。另外让患者头偏向一

6、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与医生保持联系,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3.2.5防治尿潴留  患者因心理因素、麻醉、伤口疼痛、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原因,易引起尿潴留。故术前与患者进行交流,使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和各项治疗,并指导患者训练床上排尿,以避免术后因体位的改变和心理因素而发生尿潴留。术后密切观察排尿情况,若排尿困难,让患者听流水声或热敷、按摩膀胱三角区以诱导排尿。在本组99例患者中,81例能自行排尿,其余18例由于病情、年龄等原因放置了导尿管。首先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管道受压、打折,并运用抗反流型尿袋,每周更换1次引流袋,减少了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同时做好会阴护理

7、,每日2次。尿管拔除前要训练膀胱的反射功能,每2~3h开放尿管1次或患者有排尿感觉时开放,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尿管拔除后,18例患者均能自行排尿。  3.2.6观察肠蠕动的恢复情况  因镇痛药物有抑制肠蠕动恢复的毒副作用,故应向患者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一方面可以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防止褥疮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肠蠕动,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一般术后48~72h肛门排气,若排气时间延长,出现腹胀,可指导患者多活动,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在病情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