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例子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例子

ID:26058715

大小:66.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4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例子_第1页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例子_第2页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例子_第3页
资源描述: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例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是在意大利古典文学形式基础进行的改良,他依旧是英格兰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高度的英格兰民族性。2.中国人的外语越学越好,让更多老外了解中国,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3.每年都有国际华语辩论赛,这不正是走出去引进来两方都精彩的好证据嘛!4.中国应该在此全球化时代担负起什么样的使命呢?在联合国第二次世界文化政策大会上我们中国的回答是:"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同时发展"。中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背负着责任义务使命。5.文化学大师季羡林:"没有文化交流,人类社会就无法进步"。6.亚当斯密:"闭关就是自杀"。7.对于民族文化,中国的观点是非常宽的,文化中国的精神

2、资源不只是儒家传统,还有道教、佛教等其他传统。除此外还有墨家法家等。百家争鸣才是文化之福。8.佛学从东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现今中国特色的佛学逐渐兼容各家之长、完全的融入了中国文化,变成了中国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明外来文化融入本土也会有适应和改变。9.汉服和紫袍是民族的,中山装、唐装改良式旗袍也是民族的!汉赋、元曲是民族的,白话散文诗也是民族的!我们的确遗失了部分民族文化,创新吸收的更是民族文化,这就是民族文化的发展。这就是民族文化不断自我更新,不断适应变化的社会方式方法。1.没有西服的流行,又怎会有孙文先生的中山装和APEC各国元首身上的唐装。这其实就是本土设计师在外来文化冲击时对

3、民族文化进行的成功改良啊。2.唐诗的平仄规则其实借鉴了梵文。3.从历史上说当华夏文化突破黄河流域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也同样包容和吸收了很多其他地域,其他民族的文化。相对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化,南方的苗文化,西部的羌文化,以及其他各种非黄河流域的文化都属于外来文化,我们的祖先在远古就是开明的,先进的,他们注重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吸收借鉴了其他地域人群的经验和方法,将各种经验和方法相融合,最终形成了以华夏文化为核心的汉文化。4.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如果如您所说文化交流是以入侵为主要、殖民化为目的,我们在国际建立孔子学院也

4、是对外的文化入侵咯?5.中国文化没有式微更没有失去特色中国的春节已经成为伦敦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各大博物馆竞相筹办中国主题的特展,孔子学院和汉语教育吸引了大量学生,中国电影频频亮相伦敦电影节,。比如中国舞台剧《功夫传奇》在伦敦大剧院19天演出27场,吸引了近4万观众;伦敦时装周刮起了“中国风”,中国专场时装秀吸引了众多意大利时尚界设计师和服装设计专业人士观摩;新华书店已经开到米兰伦敦纽约等地。1.朗朗和李云迪在美国备受欢迎,蔡国强在西根海姆博物馆成功举办了个展,谭盾的交响乐作品被BBC评为全球十大最佳唱片之一宋祖英每年在世界的巡回演出都一票难求、贝聿铭的建筑骄傲地立在卢浮宫门前等,都显示了我

5、文化产品强劲的国际竞争力。2.党章中明确规定:坚持改革开放,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吸收世界各民族的长处,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3.我们不能忘记,先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号;我们不能忘记,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熊熊列火种;我们不能忘记,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呐喊;我们不能忘记,邓小平同志的“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