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教科书中的德国形象探讨教科书编写原则

从历史教科书中的德国形象探讨教科书编写原则

ID:26062206

大小:6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4

从历史教科书中的德国形象探讨教科书编写原则_第1页
从历史教科书中的德国形象探讨教科书编写原则_第2页
从历史教科书中的德国形象探讨教科书编写原则_第3页
从历史教科书中的德国形象探讨教科书编写原则_第4页
从历史教科书中的德国形象探讨教科书编写原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历史教科书中的德国形象探讨教科书编写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历史教科书中的德国形象探讨教科书编写原则如何在教科书中撰写异国的历史是一个有趣而值得探讨的题材。在冷战时期,苏联教科书中写道:在美国,至今还有人贩卖黑奴;而美国的教材,则把共产主义描绘成魔鬼,还绘声绘色地说,在苏联,甚至连奶牛也没有自由,从不允许在野外吃草。笔者认为,不带偏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介绍异国情况,是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史实不是任人打扮的少女,任何人都没有权力为了个别人或政党的利益而美化或丑化它。在某些国家,例如美国和法国,国家机构对教科书的审查制度在不同程度上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市场需求,即此书是否有人买。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初起,我国对教学体制

2、实行全面的调整,在教材编写领域内,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首先,40多年来的传统的统编教材体制被彻底打破了,我国数千万中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的年代已成为历史,按国家教委制定的教学大纲,不少省市各自编写了切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新教材,至今,全国共有8套历史教科书。鉴于各省市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教科书编写内容和方法也相应地有了差异。于是,教科书的多样性产生了。这一起步虽小,但其意义决非寻常。笔者通过对6本历史教科书中以下德国内容的分析和新旧教材对比,试图探讨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1848/49年革命——1918年十一月革命——世

3、界经济危机和希特勒上台——帝国国会大厦纵火案——慕尼黑协定和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该6书分别为:1.世界历史:上下册,青岛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五·四”学制教材总编辑委员会,青岛,1992年。2.世界历史:沿海版,上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沿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编写委员会,北京,1992年。3.世界历史:内地版,上下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内地版)编写委员会,重庆,1992年。4.社会: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义务教育教材编委会,杭州,1992年。5.世界历史:1册,北京人民出版社,北京,1988年。6.世界历史:上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

4、版社,北京,1981年(统编教材)1.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所有历史教科书均把宗教改革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号教科书中写道:“德国农民战争和宗教改革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初尝试……”(上册,第135页)。3号教科书也作出类似的结论:“宗教改革实际上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争……”(上册,第78页)。2号教科书则把马丁·路德称为“资产阶级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上册,第104页)。与此相比,所有历史教科书对农民战争明显都有溢美之嫌,尤其是对托马斯·闵采尔的评价显然言过其实:“1524—1525年的德意志农民战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震撼了德意志的封建秩序,更猛烈地打击了天主教会

5、的势力,成了德意志历史上的英雄年代。”(3号教科书,上册,第80页)。“托马斯·闵采尔是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是天主教神甫,又是人民的宗教改革家”。(2号教科书,上册,第105页)。1、3、4、6号教科书中均有类似提法。在所有教科书中,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均自成一节,极受重视。此节在各书中所占平均篇幅为5页,其中农民战争3页,宗教改革2页。以比重恰等于平均数的3号教科书为例(上册,第76—81页),农民战争部分附有3张图:闵采尔的肖像、起义农民的插图和农民战争形势图;而宗教改革部分既无马丁·路德的肖像,又无新教传播的地图和路德在教堂门口张贴95条论纲的插图。众所周知,宗

6、教改革不仅对德国,而且对整个欧洲历史进程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农民战争仅仅是16世纪20年代发生在德意志局部地区的一桩历史事件,对后来的德国和欧洲历史发展影响显然不大。1524/25年是否因农民战争而成为德国历史上的英雄年代,与被简单地称作“资产阶级宗教改革家”的马丁·路德相比,被誉为“人民的宗教改革家”的闵采尔是否真有如此丰功伟绩,值得人们大书特书,这些问题均有待我们认真商榷。与1981年版的统编教材,即6号教科书相比,新教科书取得了很大进步。6号教科书长达5页的这节中,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几乎没有提及,有关路德仅有两行字:“……在这种形势下,资产阶级宗教改革的代表

7、人物马丁·路德在1517年起来反对免罪符,倡仪宗教改革,得到广泛的响应。”(上册,第129页)。1、2、3号教科书中有关马丁·路德的报导则各占1页(约25行)。令人欣慰的是,在1号教科书中还有一幅路德的肖像,而闵采尔的肖像、农民战争形势图和起义农民的插图均已消失。2.1848/49年革命在大多数教科书中,奥地利和普鲁士的三月革命被编入“1848年欧洲革命”这一章节中,但自成一节。3号教科书却与众不同,三月革命未能独自成节,所花笔墨甚少,只有三行草草收场。(上册,第147页)。与之相映成趣的是3号教科书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浓墨重彩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