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资源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资源研究

ID:26063459

大小:1.00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1-2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资源研究_第1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资源研究_第2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资源研究_第3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资源研究_第4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资源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资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资源研究115第五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资源研究【本章学习要点】本章从学习资源定义与分类出发,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资源分为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软件资源,并具体讲述了校园网与城域网建设、资源库建设与规范及网络课程与学习网站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等。通过本章学习,应能了解学习资源的定义及分类,了解校园网与资源库建设的相关背景与文件;能针对不同条件设计校园网配置方案;能在实际教学中依据资源库规范,合理选择、利用及开发符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的学习资源。【本章内容结构】第五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的学习资源研究115第一节学习资源概述一、学习资源与教学资源:提到资源建设,常常会出现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混用的现象。按教育部2004年12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号)中对相关术语的定义,学习资源(LearningResources)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人力与非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料、设备、人员、场所等。而在课堂教学中所利用的学习资源也被称为教学资源。按此定义,教学资源就相当与学习资源这个大范畴下的一个子集。二、学习资源的定义及分类:AECT’77定义曾经把教学资源分

3、为两大类:设计的资源和利用的资源;AECT’94定义对教学资源的界定有所修改,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后来有学者综合AECT’77和AECT’94这两个定义的优点,将学习资源分为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两大类。对每类又分为设计的与利用的两种形态,对环境资源类又分为授递型与信息资源型。最后,还有一类为集成化教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以上各类资源的特点。且给出了关于学习资源分类方法及各类资源例子的图示[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1)学习材料是指为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的

4、信息化教学材料。如各种多媒体素材、简单的网络课件、网络课程等。(2)网络授递教学系统是指由各种信息传播媒体及配套运作软件组成的媒体化教学环境。主要功能:①为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材料)提供沟通渠道;②呈示媒体教材中所包含的教学信息;③为使用者提供对媒体进行有效控制的界面。(3)集成性教学系统指集成了学习材料、授递教学系统的网络化教学系统。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资源:按照上述对学习资源的界定与分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资源包括两大类[2]谢幼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http://www.cq

5、cdbs.com/wljx/pxjz/:第五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资源研究115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软件资源,即笼统地分为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信息技术环境包括: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视听阅览室及校园网络。教学软件资源包括:媒体素材、试题库、案例、课件、网络课程及专题学习网站。本章将在第二节重点讲述信息技术环境中校园网的建设问题;对教学软件资源,将在第三节从宏观层面介绍资源库建设规范,在第四节从微观层面重点介绍网络课程和学习网站的应用。第二节校园网与教育城域网建设一、校园网及教育城域网校园网指校园内计算机及附属设备互

6、联运行的网络,是由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和软件等构成的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集成应用系统,并可通过与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校园网应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的支持。应具备教师备课教学功能、学生学习功能、教务管理功能、行政管理功能、教育装备(含图书)管理功能、资源信息功能、内外交流功能等。  校园网是实施“校校通”工程,满足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师生顺利接收现代远程教育的依托网络,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技

7、术装备现代化的主要体现,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二、背景介绍(1)“校校通”工程2000年10月25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里程碑。在本次会议上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与互联网或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连通,同时将信息技

8、术教育课程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校校通”大致分为三个层次: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计算机直接上网;山区、偏远地区可通过教育卫星宽带网接收和下载信息;上述两种方式目前仍无法实现的,则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光盘或VCD教学片、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校校通”的发展目标是将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