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古典园林艺术看中国传统审美形态

浅谈从古典园林艺术看中国传统审美形态

ID:26095421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4

浅谈从古典园林艺术看中国传统审美形态  _第1页
浅谈从古典园林艺术看中国传统审美形态  _第2页
浅谈从古典园林艺术看中国传统审美形态  _第3页
浅谈从古典园林艺术看中国传统审美形态  _第4页
浅谈从古典园林艺术看中国传统审美形态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从古典园林艺术看中国传统审美形态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从古典园林艺术看中国传统审美形态【论文关键词】古典园林艺术 审美理论 审美形态  【论文摘要】在师法自然的原则指导下,中国历代造园家以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为本源,创作出了无数优美的园林,形成了以山水为景观骨干的造园风格。在此过程中,中和、气韵和意境是三个较有代表性的基本审美形态。这些传统审美形态必将展示其在现代风景园林发展中的深远影响。  中国数千年来保持着统一持续的文化形态,创造出了美轮美奂的物质文明和世所罕见的精神文明,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具有永恒魅力的美。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美的生活境域,它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

2、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与核心,是传统建筑中极其动人的乐章,其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审美哲学。本文分析了暗藏于中国古典园林之中,并深深影响其发展的审美形态,希望能为探究古园之美点上一盏小灯。  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造园理念  中国美学的起点是从老子美学开始的。数千年以来,大量的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不断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从而形成了玄机独具,博大精深的中国美学体系。这个体系中蕴藏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精髓,从思想到行为上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在这个浩如烟海的大范围内进行总结和归纳,显然是一件艰苫的工作,因此,本文只能

3、就中国古典美学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几个命题从设计审美的角度进行论证。  对于传统美学中“和的思想,从柏拉图开始,西方文化一直是讲主客二分的,于是在西方美学传统中突出的特点是以个体为美”,强调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认为这是美之所以为美的重要属性。换句话说,西方美学所欣赏的是‘个体’和‘局部。与西方人的这种审美趣味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美学更强调”整体意识”,具体思想表现就是“以和为美。  中国美学中的这种整体意识是建立在哲学的整体观之上的。按照这种整体观,世界是一个“包举万有,涵盖一切之广大悉备系统,其间万物,各适其性,各得其所,绝无凌越其他

4、任何存在者。同日寸,又为一交摄互融系统。其中一切存在及性相,皆彼是相需,互摄交融,绝无独零零、赤裸裸,而可以完全单独存在者。以“和为美,就是在进行审美创造和评价时要具有整体意识,和”而不“分”。譬如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正是整体意识的体现。  在师法自然的原则指导下,中国历代造园家以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为本源,创作出了无数优美的园林,形成了以山水为景观骨干的造园风格。这种园林以表现自然境趣为目标;排斥规则、对称、力避人力造作的气氛,在根本上和轴线对称、几何图形、分行列队、重视人力的西方园林大相径庭。其中更蕴含了深厚宽广的中国

5、审美哲学,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跟古典园林的发展进化一样,有~个不断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和、气韵和意境是三个较有代表性的基本审美形态。  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几种审美形态分析  1、“中和”审美形态的体现  中和是中国传统审美的精神根本,也是最原初的审美形态,这一思想一直贯穿在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在园林上就是中国园林的造园原则——师法自然,正所谓天地合和,万物萌生。修建园林的过程毕竟是人为创作的过程,此时,造园者力图使自己的创造物,即园林,与自然达到一种中、和”的关系。其典型代表是唐风园林。  山、水、植物、建筑

6、师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造园的四个主要手段也相应为: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造园林建筑,而这几项分工之间的虚实、远近、大小、多少都对园林的整体感觉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就是对立中求统一;“和就是对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的融合。因此,在中和主导思想下造园中的“分寸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什么样的场合,需要多大体量的建筑,多大面积的水域,多少种植物在什么地方怎么分布等,这些在设计中体现的分寸感,都是为了使整个园林达到一种令人愉快、宁静、舒畅的心趣感受。此时的中和,既有量的折中、平衡,又有质的交汇、融合,它强调对立的、有差异的各种因素和力量之间

7、求同存异、平等共生、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中和在园林中体现着一种尺度,一种标准,使整体看起来更和谐、更天成。  以唐代兴庆宫为例,在长安外城郭东北、皇城东南面的兴庆坊,占一坊半之地。从平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自然形与几何形平分秋色并和谐共融,北面的宫殿区平面布置严谨规整,一条水渠贯穿宫殿和龙池,南部的龙池以及其东北部的小型假山则软化了整个宫殿的硬度,中国传统的建筑环境对称均齐的布局很大程度上是封建礼制的产物、儒家伦理观念的物化。而园林作为这样一个严正的建筑环境的对立面,却长期与之和谐共存,体现了道法自然和中和的哲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儒家和道家

8、这两种束缚和解脱的思想在我国文化生活领域的交融,也可以窥见古典园林辗转揭示出当时人们渴望摆脱封建礼制的束缚,渴望重返自然生活的美好愿望。中和的最根本、最高层次上的特征就是天人合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