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学院

ID:26126412

大小:195.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1-2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学院_第1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学院_第2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学院_第3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学院_第4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学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学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学院、分专业介绍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原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地质与普查勘探系(大系),成立于1952年,1995年院系调整,由地质系、地球化学系和地质力学教研室合并而成。地球科学学院是国家理科(地质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所在地。现有地质学以及国家重点学科(含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五个二级学科)和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海洋地质学两个省部级重点学科。这些学科全部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并设有地质学

2、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地球科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科院院士4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长江学者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2人、教授和副教授82人。学院现有省重点实验室2个,参与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院建有现代化的偏光显微镜、微体古生物、构造及矿物园地等一大批教学实验室,以及北京周口店、河北北戴河、湖北黄石、长江三峡、江西庐山等教学实习基地,为我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3、。 大类专业介绍地学类专业实行通才培养,即前期将通适教育课程与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相结合,后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入相应的专业方向进一步深造,同时可选择指导教师,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学科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有志于从事地学基础科学研究的优秀人才。毕业生将获得的知识能力: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地学基础理论、坚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计算机与外语实用技能,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主要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开设通适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环节和专业选修课。学制:本科四

4、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主要就业领域:资源、环境、灾害、国土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其它相关领域。07060地质学基地班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地质学专业成为全国4个地质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重点培养地球科学领域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学校对“基地班”制定了特殊的优惠政策,如高额奖学金、专用计算机室、享有研究生同等标准的图书阅览等待遇。其课程体系包括自然科学、地球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部分,重视培养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基础。基地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创新型、研究型,毕业生将有90%左右进入

5、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深造。通过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为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输送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理科基地实行分流—补进的动态优秀人才选拔模式,补进时在全校范围内择优选拔。0706地质学类(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专业学生掌握地质学的野外工作技能、物质成分分析测试技术及基本的地球科学实验和鉴定技术,学习地球化学、环境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构造地质、岩石矿物、地层与古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掌握环境及地球化学、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资源环境规划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

6、能。面向地矿、能源、环境、国土等行业的教育、科研和生产部门培养研究型、应用型人才。070601地质学(地质调查,工科培养,面向行业就业)本专业学生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数理基础、计算机与外语实用技能及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毕业生能成为科研机构、地勘部门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的专门人才,适应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和国家在资源、环境、灾害、国土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其它相关领域对地质学人才的需要。资源学院资源学院前身是原北京地质学院的矿产地质与勘探系,成立于1952年建校之初,是我校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1998年与原石油地质系合并成立

7、资源学院。资源学院是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所在地。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湖北省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资源定量评价与信息工程实验室”、湖北省“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实验室)和1个中石化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是“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体建设单位之一。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博士学科点和12个硕士学科点(涉及5个一级学科领域:地质工程和资源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海洋科学、地质学、公共管理学)。资源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科院院士1

8、人、长江学者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1人、教授46人、副教授38人。大类专业介绍资源类专业现有海洋科学(海洋地质与资源)、地矿类(资源勘查工程基地班)、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矿产调查与开发,工科培养,面向行业就业)、土地资源管理、煤与煤层气工程等6个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资源类专业紧紧围绕“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特色显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