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铸币流通中的“私铸”问题

论唐代铸币流通中的“私铸”问题

ID:26133241

大小:6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5

论唐代铸币流通中的“私铸”问题_第1页
论唐代铸币流通中的“私铸”问题_第2页
论唐代铸币流通中的“私铸”问题_第3页
论唐代铸币流通中的“私铸”问题_第4页
论唐代铸币流通中的“私铸”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唐代铸币流通中的“私铸”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唐代铸币流通中的“私铸”问题[摘要]:唐代是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统观唐代货币的发展历程,“私铸”问题是唐王朝前期最主要的货币问题。高宗、中宗、睿宗、武后、肃宗期间私铸钱币之风一浪高过一浪,并造成了严重的恶钱泛滥和物价高涨,究其原因包括:货币流通量不足、货币的需求与供应日益矛盾;私铸货币有利可图等。针对私铸盛行的问题,唐王朝制定了一系列对策,包括:收兑恶钱;制定严刑峻法禁断私铸;实行铜禁;悬挂标准样钱于市场等。但唐王朝实行的这些政策造成了政府财力不足、物价高涨、人民生活不便的结果,收效甚微。  [关键词]:唐代私铸对策  唐代是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货币在经

2、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而货币问题对整个社会也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统观唐代货币的发展历程,钱币私铸问题贯穿着唐王朝发展始终,是唐代最重要的货币流通问题之一。本文就唐代的“私铸”问题进行探讨。一、唐代“私铸”问题的出现及原因  唐王朝建立之初,战乱仍未平息,百废待兴。高祖继位后“仍用隋之五铢钱”[1]。但隋末以来,私铸恶钱充斥于市,钱币极为混乱,甚至“剪铁叶、裁皮糊纸以为钱,相杂用之”[2]。因此,规范货币的铸行,严禁私铸钱币,重建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货币制度,成为唐王朝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武德四年,唐王朝“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3],“议者以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

3、衷,远近甚便之”[4],扭转了隋末以来货币流通极为混乱的局面,全国钱币铸行达到空前统一。  但货币稳定的时期持续不长,很快便“盗铸渐起,而所在用钱滥恶”[5]。随后历朝私铸之风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成为唐王朝最为棘手的问题。(一)“私铸”问题的出现  唐高祖武德四年“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齐王各赐三炉铸钱,右仆射裴寂赐一炉。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五月五日,又于桂州置监。议者以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便之。”货币混乱局面得到扭转,但不久便“盗铸渐起,而所在用钱滥恶。”[6]  唐高宗年间,以

4、改铸新钱来防私铸,不但未能解决问题,反而使私铸进一步恶化。乾封元年,唐王朝“改造新钱,文曰乾封泉宝”,“乾封新铸之钱,令所司贮纳,更不须铸。仍令天下置监之处,并铸开元通宝钱。既而私铸更多,钱复滥恶。”[7]  武则天时期,私铸钱币现象进一步加重。于是“令悬样于市,令百姓依样用钱。俄又简择艰难,交易留滞,又降敕非铁锡、铜荡、穿穴者,并许行用。其有熟铜、排斗、沙涩、厚大者,皆不许简。”但不久之后,“盗铸蜂起,滥恶盈聚。江淮之南,盗铸者或就陂湖、巨海、深山之中,波涛险峻,人迹罕到,州县莫能禁约。以至神龙、先天之际,两京用钱尤滥。”[8]  唐玄宗开元五年,针对私铸恶滥现象采取禁断措施。

5、“宋璟知政事,奏请一切禁断恶钱。六年正月,又切断天下恶钱,行二铢四絫钱。不堪行用者,并销破覆铸。”[9]于是“至天宝之初,两京用钱稍好,米栗丰贱。”但“数载之后,渐又滥恶,府县不许好者加价迥博,好恶通用。富商奸人,渐收好钱,潜将往江淮之南,每钱货得私铸恶者五文,假托官钱,将入京私用。”[10]  统观唐代历朝,受“私铸”影响的时期很长。那么,造成唐代货币流通中“私铸”盛行的原因有哪些,下面进一步分析:(二)“私铸”问题产生的原因  唐王朝私铸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1、唐前期私铸问题十分严重与铜的私人占有有很大关系。据《唐六典》记载,“凡天下诸州出铜铁之所,听人私采

6、,官收其税。若白镴,则官为市之。”[11]就是官府只对私采铜矿征税,对税后的铜矿并不强行要求卖给政府,而是允许自由买卖。这项规定使得每年开采的铜矿大部分掌握在私人手中,因此导致唐前期私铸猖獗,恶钱泛滥。官府虽多次重申禁止私铸钱币、禁铸恶钱,但均未能彻底执行,以致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提出“不禁铸钱”。  2、铸币地位的逐渐提高使得私铸货币有利可图。在隋末战争中,布帛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随着唐朝的建立,重新确立了货币制度。但流通中有很多场合仍大量使用布帛。随着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因而金属货币的地位也日益提高,需求量不断增加。到高宗、武后时期,全国的商业活动呈现出一派繁

7、荣的景象。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对铜钱的需求也相应急剧的的增加,以至市肆交易“必须见钱”,而实物货币由于“币帛益轻”在流通中的地位逐渐下降。货币地位的提高,使得民间私人铸币有利可图,私铸盛行起来。  3、货币需求与供应的矛盾日益尖锐是“私铸”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随着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征税的扩大,对钱币提出了更大的需求,然而铸币供应有限,钱币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而为何铸币供应有限,我们可以从铸币成本方面分析。唐代铸币成本主要是由铸币的原料和人工费用两部分构成。  首先,从铸币原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