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文学中的“歌者”

论唐代文学中的“歌者”

ID:9783879

大小:6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9

论唐代文学中的“歌者”_第1页
论唐代文学中的“歌者”_第2页
论唐代文学中的“歌者”_第3页
论唐代文学中的“歌者”_第4页
论唐代文学中的“歌者”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唐代文学中的“歌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唐代文学中的“歌者”论唐代文学中的歌者摘要:安史之乱以后,唐代文学对歌者的描写不但数量骤增、内容大大拓宽,而且还将他们塑造成悲剧形象。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新的音乐发展格局及歌辞需求的增加导致文人与歌者关系密切,因而对他们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新的音乐审美风尚使得歌者更多地从事忧伤乐曲的袁演,并因力求声情并茂而呈现出悲伤的神态;文人在观照歌者时,因联想到国家兴衰和自身命运而融入伤感的情怀。  关键词:歌者;雅乐;俗乐;胡乐;音乐审美  .L.  作者简介:柏红秀,博士,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200402    论唐代文学中的“歌

2、者”论唐代文学中的歌者摘要:安史之乱以后,唐代文学对歌者的描写不但数量骤增、内容大大拓宽,而且还将他们塑造成悲剧形象。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新的音乐发展格局及歌辞需求的增加导致文人与歌者关系密切,因而对他们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新的音乐审美风尚使得歌者更多地从事忧伤乐曲的袁演,并因力求声情并茂而呈现出悲伤的神态;文人在观照歌者时,因联想到国家兴衰和自身命运而融入伤感的情怀。  关键词:歌者;雅乐;俗乐;胡乐;音乐审美  .L.  作者简介:柏红秀,博士,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200402    以歌者指称音乐表演者的身份,有狭义与

3、广义之分。狭义是指从事歌唱的表演者,广义是指从事音乐的表演者,本文所讨论的歌者取其广义。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成员之一,歌者很早就为人们所关注并出现在典籍中,如《尚书舜典》中的夔、《春秋左传》中的钟仪、《列子》中的韩娥、秦青、伯牙、钟子期等。总体而言,唐以前人们对歌者的关注主要是为了记述历史或阐发思想,很少将之作为纯粹的审美对象,描述时也仅仅限于他们的技艺与容貌等外部特点,如《诗经国风王风君子阳阳》中的舞者、李延年所歌咏的倾国倾城的李夫人等。到了唐代,情况有了新变化:首先,歌者作为审美对象,大量地出现在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中。据笔者初步统

4、计,以歌者作为审美主体的诗歌高达176首,小说虽然数量不多,约27篇(以李时人《全唐五代小说》为参照),但为后世所誉的唐传奇之杰作不少就是以歌者为描写主体的,如《柳氏传》、《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等。不仅如此,在唐人散文中也有不少关于歌者的描写。笔者对《全唐文》、《全唐文补遗》、《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进行梳理,发现以歌者为描述主体的篇目约有12篇之多,其中柳宗元与刘禹锡的文章所记述的还是同一位歌者。其次,唐代文学对歌者的描写,已经由传统的外貌与技艺等外部表演拓宽到生活状况及内心世界。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

5、们可以对唐代歌者的生活状况有更为详细的了解。如李龟年,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描写其原来在京城生活,安史之乱以后却来到了江南;而李端《赠李龟年》则写他年迈时又从江南返回到了京城,并且仍然能够跟上当时音乐的潮流。这两首诗大致将李龟年的人生轨迹勾勒出来。如白居易《琵琶引并序》的序文与诗篇叙述了琵琶女的主要人生经历:年幼时曾人教坊学习,受到教坊名乐人的指点;青年时活跃于京城青楼,年老色衰后嫁给了商人,从此漂泊江湖。如刘禹锡《泰娘引并序》中的泰娘,一生足迹更广:苏州人,先是成为韦夏卿的家伎,随韦夏卿仕宦而在京城及洛阳等地生活,韦夏卿去世后,流

6、落到民间;后又成为蕲州刺史张憨的家伎,张愻谪居时,她随之来到武陵郡,此后便一直滞留于此。如杜牧《杜秋娘》中的杜秋娘,原为金陵人,十五岁成为李镝的妾,李锜叛乱平定后入籍宫中,成为漳王的傅姆,年迈时因郑注用事诬陷漳王而被重新放归故乡。如杜牧《张好好诗》中的张好好,十三岁进入沈传师的江西幕府做营妓,十四岁随沈传师入籍于宣城府,十五岁成了沈传师弟弟沈述师的小妾,后来又离开沈述师,到洛阳做青楼饮妓。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歌者的人生状况,还触及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如元稹《莺莺传》通过莺莺与张生的感情纠结,写出了莺莺对张生的深情以及堆积内心的浓郁愁

7、苦。如白行简《李娃传》通过李娃对落拓的荥阳公子的倾力拯救,赞颂了李娃作为歌妓所具有的不凡品格,节行瑰奇,有足称者、倡荡之姬,节行如是,虽先古烈女,不能逾也。如蒋防《霍小玉传》通过霍小玉与李益的情感发展及最终殉情,写出了她的多情,风流之士,共感玉之多情。除了传奇以外,诗歌如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元稹《崔徽歌》、张祜《孟才子叹》等也写出了歌妓的痴情。其它的如元稹《琵琶歌寄管儿,兼诲铁山》写出了李管儿的爱好自由:段师弟子数十人,李家管儿称上足。管儿不作供奉儿,抛在东都双鬓丝;梁补阙《赠米都知》写出了米都知的高洁,贪将乐府歌明代,不把清吟

8、换好官等。可见,唐人对于歌者的观照,不再像前人那样,简单地将之与职业特点相联系,而是更多地将之作为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人去观照。  当然,纵观唐人这些描写歌者的文学作品,我们发现其发展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分水岭: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以前,唐代文学对歌者的描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