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与对策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与对策

ID:26159383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5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与对策_第1页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与对策_第2页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与对策_第3页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与对策_第4页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与对策  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于: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不足、家庭和个人的思想准备相对不足、高校应对就业市场变化的自主权相对不足。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需要时人的择业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适时而科学的引导,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积极探索就业工作新机制。  论文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原因;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复杂问题,交织在其中的有两条线:从上到下是纵线,包括政府、社会、家庭与毕业生个人三方;从进到出是横线,包括选型、培养和营销三个环节。从宏观上分析“就业难”的成因,目的是提出解决“就业

2、难”的对策。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于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大发展准备不足造成的,具体体现在“三个相对不足”:  (一)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不足  国家在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之初,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一直定位在稳步和适度发展上,尽管社会上要求增加招生的呼声很高,但基调还是“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优化结构,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据此,“九五”时期的头三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分别为96万、100万和108万人,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年递增速度均为5.5%。

3、  1998年l2月24日印发的《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贯彻《高等教育法》,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各地的需求和经费投入及师资条件的可能,在采用新的机制和模式的前提下,2000年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总数将达到660万人。招生计划的增量将主要用于地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应有较大的增长。高等教育入学率由1997年的9.1%(新口径),提高到2000年的ll%左右。  1999年6月l3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第二项第

4、9条明确提出,“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百分之九提高到百分之十五左右。”  1999年6月以后,由于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果断作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策,高等教育由“稳步发展”转为“加快发展”,揭开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跨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序幕。  1999年当年扩招48万人,相当于当年一下子兴办了48所万人大学,其后的两年连续扩大招生,高校在校生比1998年翻了一翻。1999年6月提出的“到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百分之十五左右”的目标,在2002

5、年就实现了。整个大众化的发展进程缩短了8年。  大幅度“扩招”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缓解就业压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保证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由此也引发了教育、教学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一系列问题最终又都在随后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上体现了出来。  当然,这并不是说,“毕业生就业难,都是扩招惹的祸”。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也并不是“扩招”以后才出现的。“扩招”前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据统计,1998年高校毕业生的待分率就高达30%。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实质上是“择业难”的问题。急剧的“扩招”使得社会提供给大学

6、生选择的与其价值身份相适应的就业岗位不足。  (二)家庭和个人的思想准备相对不足  在“精英教育”时代,高校毕业生短缺,社会精英岗位充足。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在社会精英岗位上的就业。“扩招”后,社会精英岗位与高校毕业生数量相比明显不充足。就高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情况而言,是进入了一个“大众化就业”的时代,一部分高校毕业生通过竞争,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同时,必然要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从事与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工作,这是正常现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家庭和学生还不愿意接受这种现实,或者讲,家庭和个人的思想准备还有一个过程。  20

7、世纪5O年代,如果一个高中生回农村,那是很了不得的事情,因为那时候高中生是稀缺资源。大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国家,大学毕业生干的也往往是很基层的工作。同样地,在今后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后,可能连硕士生、博士生也要干一般性的工作。大学毕业生也要淡化“特殊性”,消除不恰当的“优越感”,降低过高的就业“期望值”…。  然而,要家长和毕业生降低就业期望,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的学‘生,竞争考学,交费上学,刻苦求学,目的就是毕业后能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以攀爬社会精英层次的台阶。这种观念和期望,是在学生很

8、小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就灌输给他的,也是他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因此,真到了毕业的时候,突然要求他们把精英化的就业目标降低到大众化水平,他们是不愿意接受的。所以,家长和毕业生在目前阶段仍然是会竭尽全力去实现就业的高期望,而不愿考虑岗位的相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