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方尊, 令方彝所谓“金小牛” 再考

令方尊, 令方彝所谓“金小牛” 再考

ID:26165238

大小:6.47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5

令方尊, 令方彝所谓“金小牛” 再考_第1页
令方尊, 令方彝所谓“金小牛” 再考_第2页
令方尊, 令方彝所谓“金小牛” 再考_第3页
令方尊, 令方彝所谓“金小牛” 再考_第4页
令方尊, 令方彝所谓“金小牛” 再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令方尊, 令方彝所谓“金小牛” 再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80令方尊、令方彝所谓“金小牛”再考(首发)蒋玉斌南开大学文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摘要】西周早期令方尊、令方彝铭文中的赏赐品,今世学者多读作“鬯、金、小牛”。从字形、书写习惯、行款等多个角度考察,这种释读都存在问题,应予改释。实际上,对这几字的释读,较早研究该器铭的学者态度审慎,并有别种释读,十分值得关注。其中柯昌泗等释为“鬯、稌、牛”的说法,应该是正确的释读。鉴于当今学界不从此说,实有重论的必要。【关

2、键词】令方尊;令方彝;金文;金小牛;稌牛西周早期的作册夨令方尊、方彝,相传1929年出土于洛阳东北郊的马坡。令方尊以及方彝的器、盖上铸有内容相同的三篇铭文(《殷周金文集成》11·6016,16·9901- 2、1)。文中记载了明公赏赐亢师、令两人的情况,这段话一般读作:明公赐亢师鬯、金、小牛,曰:“用。”赐令鬯、金、小牛,曰:“用。”“鬯、金、小牛”或“鬯金小牛”的读法,普遍见于当前常用的金文全集或选集的释文 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释文》(第四卷页277方尊、第六卷页26-27方彝,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硏究所,2001年)、张亚初

3、《殷周金文集成引得》释文(页115、149,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硏究与应用中心编《金文引得·青铜器铭文释文引得·殷商西周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邱德修《商周金文集成释文稿》(页1282,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6年);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补》(台北:台联国风出版社,1980;收入刘庆柱、段志洪主编《金文文献集成》26册,页383,北京:线装书局,2005年)、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页6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秦永龙《西周金文选注》(页17、2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4、)、王辉《商周金文(中国古文字导读)》(页79、82,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等。、大型金文数据库的释文 近年建成的大型金文数据库释文,如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古籍研究中心“汉达文库”之“金文数据库”、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青铜器拓片数据库”(187713-167令方尊、188058-15夨令尊)、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金文数据库”等。、金文字编字典词典 如容庚编著,张振林、马国权摹补《金文编》(页906,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戴家祥主编《金文大字典》(页4891,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张世

5、超、孙凌安、金国泰、马如森《金文形义通解》(页3236,京都:中文出版社,1996年)、陈初生编纂《金文常用字典》(页1111,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王文耀《简明金文词典》(页202,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等也都认可这种读法。另看徐中舒主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页527,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等。、古铭刻图录书的金文部分的释文 如《书道全集·第一卷 殷、周、秦》(金文释文页174,伊藤道治撰稿,东京:平凡社,1965年)、丛文俊主编《中国书法全集 第2卷 商周编 商周金文卷》(作品考释39号,页199-200,北京:荣

6、宝斋,1993年)、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青铜器铭文拓本选编》(144号,释文页10,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等。、金文或青铜器通论书 如容庚:《商周彝器通考》(重排本,页305、312,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容庚、张维持:《殷周青铜器通论》(页86,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页380、38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等。等;学者考释或研究论著引述时也多采用这种读法。可见这种读法已为当代学界普遍接受。按照这种释读,明公所赐为“鬯、金、小牛”三品。金文中赐鬯

7、、赐金十分常见,赐牛亦不罕见。叔簋(《集成》4132)铭文有“赏叔郁鬯、白金、牛”,赏赐品类跟所谓“鬯、金、小牛”完全对应。单从文例、内容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疑问。然而,谛审铭文拓本,却能发现这种释读存在多处疑点;实际上很不可信。收稿日期:2010年6月7日發佈日期:2010年6月8日頁碼:14/14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80这组器物甫一面世,就有学者做出考释,其研究史已有八十余年。追溯学者的研究,尤其是前二十年的研究,也可以发现学者对所

8、谓“金小牛”的解释提出了多种方案,意见歧出,并没有呈现像今天这样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