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化淤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例

益气养阴化淤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例

ID:26188714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5

益气养阴化淤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例_第1页
益气养阴化淤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例_第2页
益气养阴化淤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例_第3页
益气养阴化淤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益气养阴化淤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益气养阴化淤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例【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淤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在控制饮食、应用降糖药的基础上加服自拟益气养阴化淤方。结果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7%。结论益气养阴化淤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显著。【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益气养阴化淤方  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是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之一,属于继发性胃轻瘫之一。临床可见于20%~50%的糖尿病患者,以饱胀、嗳气、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烧心、大便异常等为临床表现,笔者自2004-06~2005-12应用益气养阴化淤方治疗DG

2、P,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符合1997年mol/L,排除消化道梗阻性病变。  2治疗方法常规治疗,全部病例均按糖尿病常规治疗控制血糖,即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予自拟益气养阴化淤方(药物组成:黄芪30~60g,山药15g,当归12g,桃仁10g,丹参30g,枳壳10g,石斛15g,砂仁6g),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气虚明显者加党参10g,茯苓10g;胃胀明显者加厚朴、青皮,以助降逆破气;上腹疼痛明显者加蒲黄10g,延胡索10g,以助理气活血;厌食、食欲不振者加佩兰15g,黄连6g,辛开苦降,以开

3、胃醒脾;淤血重且大便干者加莪术10g,穿山甲6g,既活血逐淤,又可通畅大便。1剂/d,水煎2次,分早晚两次服,4周为1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临床症状消失,胃蠕动及胃排空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蠕动及胃排空时间较前缩短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胃蠕动及胃排空时间改善不明显为无效。  3.2结果本组36例中治疗最短者10d,最长者2月。显效14例,占38.9%;有效19例,占52.8%;无效3例,占8.3%。总有效率为91.7%。  3.3治疗后血糖变化36例治疗后显效者血糖稳定在4.80~7.60

4、mmol/L;有效者在5.70~11.70mmol/L;无效者血糖波动在8.30~15.50mmol/L。  3.4典型病例男,64岁,20050321就诊。自诉患2型糖尿病病史15年,近7年常感食后腹胀、腹痛伴恶心、纳差,经X线钡餐造影检查,示:胃蠕动减慢,胃蠕动少于2次/min,胃残留量较多。排除胃肠器质性病变。间断服用中成药不佳。诊见:面色晦暗,诉食后腹胀,胃脘及腹部时有隐痛,痛如针刺,恶心,无呕吐,大便时干时稀,舌质紫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脉弦细。西医诊断: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诊断:痞证。证属气虚血淤,升降失常。治宜益气养阴活血,予自拟益气养阴

5、化淤方(黄芪45g,山药15g,当归12g,桃仁10g,丹参30g,枳壳10g,石斛15g,砂仁6g,柴胡10g)连服1周。患者自诉胃痛及腹胀明显减轻,仍觉恶心,故于前方中加入竹茹6g,再服1周。诸症减轻,效不更方,嘱继续服药2周,诸症消失。2个月后钡餐复查,胃张力增强,蠕动波2~3次/min,胃内无潴留。随访1年,未复发。  4讨论糖尿病有很多的慢性并发症,DGP作为其中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中医认为属“痞证”范畴。因素体脾虚,或长期嗜食肥甘厚味,日久损伤了脾胃之气,脾气既虚,不能正常运化升清、散精,水谷精微和水液不布而停聚于中焦,导致脾胃升降失调,

6、中焦气机郁滞,甚或阻碍脏腑气、血、津液的运行,酿生痰浊、淤血等而发病。其病机关键在于阴虚,日久则气阴两亏,气虚运血无力,阴虚则血行艰涩,血液运行不畅,则淤阻脉络,所以糖尿病所致的胃轻瘫与一般的消化不良不同,其根本在于气阴两虚,其标在于气滞血淤。《证治汇补·呕吐》谓:“阴虚成呕,不独胃家为病,所谓无阴则呕也。”气虚则推动无力,阴虚则胃失濡养,久病络淤,则气滞血淤,胃之受纳腐熟失职,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上腹饱胀、嗳气、恶心。当标本兼治,以益气养阴化淤为基本治法。自拟益气养阴化淤方中,黄芪、山药益气健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益气健脾药具有增加胃肠平滑肌收缩功能[3]

7、。山药既能补脾气,又益脾阴;当归养血活血;桃仁、丹参化淤止痛;石斛滋养胃阴,提高胃泌素水平,增加胃的肌电活动而有明显的促进胃排空作用;佐以枳壳、砂仁理气降逆,行气消胀、寓攻于补,扶正而不留邪。全方共奏益气养阴化淤之功。《临证指南医案》谓:“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气升胃气降方能使水谷精微得以输布,糟粕得以下行,人体运化功能得以正常。【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