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调研测试数学学科质量分析

高一期末调研测试数学学科质量分析

ID:26207940

大小:1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5

高一期末调研测试数学学科质量分析_第1页
高一期末调研测试数学学科质量分析_第2页
高一期末调研测试数学学科质量分析_第3页
高一期末调研测试数学学科质量分析_第4页
高一期末调研测试数学学科质量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期末调研测试数学学科质量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期末调研测试数学学科质量分析试卷着重考查了高一第二学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数学的思想方法。试题有一定的梯度,良好的区分度。试卷的难度对省淳中比较适当,对普通完中学生难度大了些。本次调研测试对全县高一数学教学起到起到了较好的诊断作用,有良好的导向性。一.考试的基本情况1.本次调研性测试全县均分为72.2分(全卷满分为120分),合格率为52.4%,优秀率为15.1%,低分率为10.2%。2.各校均分情况如下表:学校省淳中县二中漆桥中学永丰中学淳辉中学全县均分85.276.060.154.661.472.2及格率78.6%64.6%25.9%16.2%

2、29.1%52.4%优秀率32.7%8.4%1.0%0.8%2.2%15.1%3.各题的的分率如下表(抽样统计)题号123456789101112得分率75.7%86.7%91.4%91%87.1%51%89%66.7%64.39%38.6%88.11%28.6%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得分率46.2%47.6%32.4%53.3%69%70%59%56%71%53%27%4.总体分数段分布情况(参考人数2736人)分数段分布频数表:分数段120~110109~10099~9089~8079~7069~6059~5049~4040以下

3、人数65208378429433427354250192二.主要错误分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其中得分率较低的有5个小题1、诱导公式符号错误或°结果出错。精品教育文档6、不会求三角函数的周期,不会判定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对图象不熟悉,不会确定它的周期,不会将化为来确定奇偶性、周期大小。8、分式不等式解法不熟悉。9、在三角形中不会利用来进行三角式的变换,不会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之间的转换。10、不会利用图象数形结合分析、解决问题。(二)填空题共7个小题,整体得分率不高,其中得分率较低的有6个小题。12、反三角函数的定义、范围不清楚,不会用反正切表示钝角。由错

4、误表示为或13、审题不清,没有看清“同向”的要求。14、不知的对称轴是怎样的直线,如何求?审题不清,没有写出上的对称轴方程。15、不少学生对“小范围”内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不知如何处理,不会利用图象分析。16、不会合理设元,不少学生设上涨了x元,给其它量的表示造成麻烦,以致表示、求解中出错。17、①套用实数的性质到向量,错误认为②、③都正确。②不会由数形结合推证(三)解答题18、①诱导公式符号出错。把化为②同角平方关系式出错。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忆不牢。如④计算②时思路不清,分母有理化的化简能力弱19、①不会用作差法比较二个代数式的大小②作差变形出错或不

5、能变形为最简形式。③审题不清,忽略的已知范围;讨论时不知以何标准分类,分类不清,或分类时丢掉=1的情况。④对该如何变形;部分学生没有采用因式分解而是配方成对符号讨论增加了难度。精品教育文档⑤方法选择不当,部分学生用作商法比较大小增加了问题讨论的难度。20、①不明确三角函数式的变形的方向,不能将已知式变形为的形式。②变形时公式应用出错。如:③求周期时公式出错,且不会求基本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21、①不会用向量方法证明三点共线。②定比分点概念不清,向量坐标运算出错。③不会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把表示成的函数式或表示成C分所成比的函数式,不能根据题意确定或的取值范围。

6、22、①在△ABC中不会利用A+B+C=得到基本三角关系式等。且在三角形中求不会转换成②由已知不会求出所需角B、C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或求解出错。③三角形面积公式不熟悉,不能根据已知条件合理选用面积公式,通过面积公式列出边的方程组来求解。④在已知角的条件下不能灵活地利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⑤计算错误多,方法不熟悉,不会合理选用。23、①(ⅰ)对△ABC为锐角三角形条件认识不清,不少同学认为△ABC为锐角三角形(ⅱ)不少学生在求得方程的后不能由C也为锐角进一步得出从而条件。(ⅲ)不少学生在讨论二次方程解的情况时列出条件为不能由C为锐角进一步得出条件。精品教育文档②(

7、ⅰ)对二次函数的理解仅停留在初中阶段(定义域为情形)不会根据对称轴与区间位置关系讨论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或对讨论得出结果不对照条件合理取舍.(ⅱ)部分学生将第①小题的结论当作第②小题条件使用导致错误。(ⅲ)不会用反余弦表示中钝角③(ⅰ)不少学生对公式不熟悉,没有把化简为的意识。(ⅱ)不会通过代换的方法将化为(ⅲ)对形如常规的变形方法不熟悉,或化简后,不能利用诱导公式对是否等于进行分析、讨论。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1、从本次统测来看,差生的比重较大,不但普通完中有一大批差生,省市重点中学的差生也不少。为此要贯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要用一把尺要

8、求所有的学生。针对试卷中反映出的基本题、常规题学生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