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比较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比较

ID:26241518

大小:1.41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8-11-25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比较_第1页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比较_第2页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比较_第3页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比较_第4页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比较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病率上升预后严重病死率高(病死率念珠菌40%,侵袭性曲菌病50-100%)念珠菌属中非白念株增多,耐药程度高少见的真菌感染增多-(足根霉菌属、镰刀菌属等)-治疗困难诊断困难现有的抗真菌药-品种少,疗效不满意,毒性大深部真菌病目前存在的问题2深部真菌病的诊断确诊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及/或无菌体液标本(血、胸水、腹水、纤支镜防污染痰标本等)真菌培养(+)拟诊基础疾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一般标本(痰、尿等)真菌培养和镜检特异性真菌血清学检查(

2、如CSF隐球菌抗原、曲菌血中半乳甘露聚糖)经验治疗粒减发热,免疫缺陷者化疗两性霉素B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伏立康唑脂质体两性霉素B195019601970198019902000抗真菌药物的发展史氟胞嘧啶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核酸类似物氟胞嘧啶-(1,3)-D-葡聚糖麦角固醇多烯类唑类真菌细胞膜的磷脂双层结构真菌细胞壁-(1,6)-葡聚糖-(1,3)-葡聚糖合成酶葡聚糖合成抑制剂:棘白霉素细胞核抗深部真菌药(1)类别通用名给药途径批准年份商品名多烯类两性霉素B静脉,口服1958Fungizone

3、多烯类两性霉素B含脂复合体静脉1995Abelcet多烯类两性霉素B硫酸胆甾醇酯静脉1996Amphotec多烯类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1997AmBisome抗深部真菌药(2)类别通用名给药途径批准年份商品名嘧啶类氟胞嘧啶口服,静脉1972吡咯类-咪唑类咪康唑酮康唑口服1981Nizoral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口服,静脉口服,静脉19901992DiflucanSporanox伏立康唑口服,静脉2001棘白菌素类(Echinocandins)卡泊芬净Caspofungin静脉2000Cancidas优点抗

4、真菌谱广,疗效确切耐药真菌少,半衰期长(24h)可一日一次用药缺点蛋白结合率高>90%血药浓度相对较低,不进入脑脊液,毒性大,不良反应多(即刻肝、肾、血液、低钾、心脏等)给药需从小剂量递增对某些真菌效差或无作用(曲菌、毛霉菌、皮肤、毛发癣菌)多烯类-两性霉素B抗真菌作用与两性霉素B同在体内迅速为R-E系统摄取,主要分布于肝、脾、肺等组织肾毒性低某些含脂制剂的即刻反应较轻适应证:深部(系统性)真菌感染伴显著肾功能减退及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常规制剂者经两性霉素B常规制剂治疗无效者含脂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及三种含

5、脂类制剂两性B含量每日剂量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AmBFungizone2-7%0.5-1mg/kg两性霉素B含脂复合体ABLCAbelcet33%5mg/kg(用5%糖水)两性霉素B硫酸胆甾醇酯ABCDAmphotec50%3-6mg/kg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AmBisome10%1mg/kg开始→4mg/kg(3-5)(总1-2g)两性霉素B不同制剂的毒性和药代动力学比较名称去氧胆酸盐硫酸胆甾醇酯含脂复合体脂质体静滴即时毒性-较高相仿较低肾毒性-较低较低较低血峰浓度(ug/ml)1.1(0.6mg

6、/kg)1.7(5mg/kg)3.1(5mg/kg)83(5mg/kg)分布容积-增加增加减少清除-增加增加减少剂量(每日,mg/kg)0.7-1.53-653-5滴速2-4h1mg/kg(每h)2.5mg/kg(每h)30-60min用前试验剂量需要需要不需不需优点对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光滑念珠菌等作用好,对着色真菌、少数曲菌有一定作用与两性霉素B联合有协同作用口服吸收迅速完全,有口服及静脉制剂蛋白结合率低,可进入脑脊液,炎症时可达血浓度的50-90%缺点不良反应较多(肝、血液、神经)单用本品易引起耐药

7、性抗真菌谱较狭氟胞嘧啶主要抑制真菌细胞膜中固醇类的生物合成咪唑类: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后三者口服吸收差,目前均作为局部用药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吡咯类药物三种吡咯类的特点比较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抗真菌作用浅部及深部真菌非白念,曲菌大多耐药主要深部真菌非白念、曲菌大多耐药浅部及深部真菌对曲菌有相当作用给药途径可口服口,静口(静)生物利用度(%)>8036(胶囊)55(溶液)半衰期(h)2-822-3515-20蛋白结合率(%)991199.8CSF,穿透性(%)<1060-80<1适

8、应证深部、癣病白念,隐脑深部、曲菌(39%-70%)甲癣不能用于尿路感染不良反应肝毒,胃肠道,生殖系肝(轻)胃肠道胃肠道,肝动物毒性致畸动物致畸,致突变胶囊:口服吸收差(约37%),蛋白结合率99.8%,T1/215-20h主要在肝内代谢(P4503A4),尿排出原形药<1%,CSF内浓度低口服液:以羟丙基环糊精为助溶剂,10mg/ml,环糊精口服后少量吸收,经肾小球滤过排出,与胶囊剂不可相互换用口服吸收55%,Tmax5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